作者:赵石宝,系本报原高级编辑
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祖源有不同说法。大体分为两派,姑且称之为涿郡派和天水派。从某种意义讲,两派都对。问题在于:两者所说祖源不同。前者认为,涿郡赵氏乃湖北房陵赵王迁之后;后者则认为,涿郡赵氏乃甘肃天水赵公辅(代王嘉之子)之后。这是两支平行的祖源,即赵嘉与赵迁兄弟。因此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祖籍为涿郡人的赵匡胤,究竟是源自代王嘉,还是源自赵王迁?笔者曾对此作了一些思考,以下略述一二。
从史籍记载来探究
战国末,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势如破竹,赵国灭亡。据《史记・赵世家》《史记・秦本纪》和《资治通鉴》卷六载:赵国末代君王赵迁,乃悼襄王赵偃之子。悼襄王废嫡子嘉,庶子迁继位,是为幽缪王。秦破邯郸,虏赵王迁。公子嘉率其宗室数百人逃往代地(今河北蔚县西南),被拥立为代王。六年后,秦并代,虏代王嘉。秦王将赵迁及宗室流放于房陵(今湖北房县)。代王嘉被俘后,秦礼遇之,使其留于代,遣其子公辅主西戎,徙居甘肃天水。这些史料清楚地记载了赵迁和赵嘉的不同结局,以及房陵赵氏和天水赵氏的由来。
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以下简称《姓纂》)卷七赵姓条记载:“王迁,为秦所灭。子代王嘉,嘉子公辅主西戎,居陇西郡天水西县。”另据“河间蠡吾县”条载:“本名颍川,亦赵王迁后。汉京兆尹广汉之后,徙河间。”在文中,“河间蠡吾”属涿郡;“本名颍川”是指时任颍川太守的赵广汉。《姓纂》这一记载,似乎是对涿郡赵氏源流的权威记载,应是涿郡派观点的主要依据。按照这一记载:赵嘉乃赵迁之子,赵嘉、公辅、广汉,乃赵迁之后。换言之,涿郡赵氏是房陵赵迁之后。然而,此前史籍相关记载均很明确:赵嘉与赵迁乃异母兄弟,并非赵迁之子。这就意味着《姓纂》的前提有错,因此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难以令人信服。遗憾的是,涿郡派却延续了《姓纂》的观点,只看到了结论,却忽视了前提。《姓纂》这一记载,倒是反证了涿郡赵氏乃天水赵嘉之后。
据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以下简称《通志》)载:“秦并代,使嘉子公辅主西戎,世居天水。其赵宗室散出者,皆以国为氏。居涿郡者后有天下。”这一记载,也成了涿郡派的重要依据,对此有必要认真分析。这里的关键是历史背景问题,即“秦虏迁”和“秦并代”。虽然两者时间只隔6年,但这是两段不同的历史背景,也关联到两个不同的历史人物,即赵迁和赵嘉。《通志》这段记载,逻辑很清楚,一开始就交代背景是“秦并代”,而不是“秦虏迁”。显然,这里不是写赵王迁及宗室,而是写代王嘉及天水赵公辅。接着,叙述以人称代词“其”统领下文,指出他们宗室的分流状况。文中既写“散出者”,又写“居涿郡者”,意在说明涿郡赵氏是从天水赵氏分流而来的。在这里,文意是连贯的,源流是明晰的。文中的“散出者”,不可能指房陵赵迁及宗室;“居涿郡者”,也不可能指赵迁的后代迁涿郡。
如果说,上述史料还不足以令人信服,那么下面的史料应当是一清二楚的。据《赵氏家世源流表》载:赵悼襄王“废嫡子嘉;立少子迁,及被秦虏,其大夫立嘉为代王。”越六年,秦“尽并六国,子孙星分”。至西汉宣帝时,“京兆尹赵广汉由广平府邯郸县,自武(安)至此。世居邯郸,北逐涿郡于天水始为郡”。这段记载又涉及两段不同的历史背景。六年前,“及被秦虏”是指秦虏迁;而六年后,“尽并六国”是指秦并代。“子孙星分”,未接在“及被秦虏”之后,而接在“尽并六国”之后,显然是指赵嘉的子孙星分。文中接着写赵广汉,意在说明广汉就是这些“星分子孙”之一。“始为郡”,不是指“涿郡”,而是指“天水”。在这里,赵广汉的源流一目了然。仅凭这一句足以证明:涿郡赵氏与房陵赵氏没有直接关系。
上述史籍,均记载了赵国灭亡后的史实。写秦虏迁时,只有赵迁被流放的记载,并无后人回迁的蛛丝马迹。所传赵迁的“后代迁往蠡吾”一说,是将源自天水公辅的后人,换成了房陵赵迁的后人。
从“天水一朝”来分析
据《宋史》记载:“天水,国之姓望也。”这里说的天水,乃赵宋王朝的发源地。天水,古称西戎、陇西。秦并代后,遣代王赵嘉之子赵公辅主西戎。公辅遂率族人徙居陇西天水,政绩斐然,形成望族。西汉时,陇西设置为天水郡。宋太祖赵匡胤就是源自天水这一支。他们尊奉赵嘉、赵公辅为开基始祖,故天水成了赵宋的代称。
《宋会要》等载:“本朝,广汉之后也。”湖北黄梅发现的《赵匡胤宗谱》,则称涿郡广汉为先祖。赵宋王朝既称天水赵嘉、公辅为始祖,又称涿郡广汉为先祖,岂不矛盾?非也。这只能说明,广汉源自天水,而非房陵。所以,天水是赵宋的源头,涿郡赵氏只是天水赵氏的支脉。
从《天水堂赵氏族谱》来看,天水赵氏一脉十分兴旺。酒泉赵氏、扶风赵氏、新安赵氏、南阳赵氏、平原赵氏、颍川赵氏、涿郡赵氏等望族,都是源自天水赵氏。故《氏族典・赵姓部纪事》云:“天水,赵之望也。”自天水赵公辅六世孙赵广汉北迁涿郡后,涿郡赵氏逐渐形成望族。西汉时,赵广汉官至京兆尹,加封关内侯。后周时,广汉之后赵弘殷官拜检校司徒,册封“天水男”。公元960年,弘殷之子赵匡胤率兵出征,旋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遂兵不血刃,建立大宋王朝,从而开启了赵姓家族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明代赵梦獬《(霞路赵氏)家谱纂修引言》中提到宋太祖赵匡胤最重视祖源概念。那么他们本当认祖归宗才是。可是,为何赵宋一朝的典籍中未曾留下赵王迁的任何文字,也未见有纪念房陵赵氏的任何举措?近代学者常常将赵宋王朝称为“天水之世”“天水之朝”“天水一朝”。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中提到:“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在《赠蒋秉南序》中写道:“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这些都能带给我们不少启示。
从祖源世系来判断
应该说,上面的考证和分析已经很明朗。为了更进一步,笔者不妨再从祖源世系来考察,以便作出正确判断。某种意义上,矛盾的焦点是赵广汉。因为,无论是天水派,还是涿郡派,都不否认赵广汉是涿郡人。问题在于,赵广汉究竟是房陵赵迁之后,还是天水赵嘉之后?
据西汉刘安《淮南子》和湖北《房县志》记载,赵王迁被俘后,流放到房陵深山之中,居茅屋,住石室,思故乡,作山讴,最后病死在房陵石室中,安葬于房陵赵家湾。从这段记载来看,赵王迁结局是悲惨的。据史料记载:房陵乃“崎岖疾瘴之地”,流放者大都受尽劳役之苦,甚至几无生还可能。难怪许多世系资料显示:赵王迁世系至此断流,或说“后世子孙不详”。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赵迁及宗室的流放,其根基轰然倒塌,后人东山再起谈何容易?而赵嘉一支则不同,其根基历代深厚,入仕者不胜枚举。西汉时,来自天水的封侯者多达10余人。唐代时,朝中曾有4位赵姓宰相,其中3人源自天水。无怪乎,在流传的赵氏祖源世系各种图表中,均有赵嘉世系,却无赵迁世系。试想:作为一位名列史册的君王赵迁,如果子孙兴旺发达,后人又显赫荣耀,焉有无祖源世系图解之理?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7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