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来“红薯小镇”,品红火生活
讲述人: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柏树乡窑沟村“红薯小镇”乡村运营师 韩雪丽
今年,大家过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我们窑沟村“红薯小镇”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毛收入200多万元。小镇打出了名头,乡亲们尝到了甜头,我这个乡村运营师也感到脸上有光。
窑沟和我的老家在同一个乡。这里地薄,庄稼长不旺,种出的红薯却格外香甜。春天栽薯苗,秋天刨红薯,火窝烧红薯,冬天漏粉条,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柏树乡窑沟村一景 新华社发
小时候,村里还很热闹。后来,年轻人大多进了城,村里冷清下来,只留下老人独守老屋。不过,种红薯的传统依然在延续,家家户户的窑洞式红薯窖更是独具特色。窑沟的村庄布局也很有味道,土窑石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两年,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县里乡里看中了窑沟开发旅游的潜质,投入了很多资源搞乡村建设,但业态运营一直是短板。
2021年,我回乡探亲,在党委政府和村里长辈的热情邀约下,我决定返乡创业,并很快接手了窑沟的乡村运营业务。
把乡村运营好并不容易,最头疼的是如何精准定位。经过无数次争论,我们最终选择了“红薯IP”。红薯作为早年间的“救命粮”,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现在生活好了,吃粗粮反倒成了时尚,红薯越来越受欢迎。窑沟有“好吃”的口碑,有完整的村落,有民间手艺人,打造“红薯小镇”的策划应运而生。
说干就干。红薯开挖节、红薯擂台赛、“小红薯”奇妙游等特色活动敲锣打鼓地办了起来,儿童乐园、美食广场、摄影基地等休闲业态纷纷“冒”了出来,“小红薯”真的火了!
村民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吕百成大爷过去家境不好,住了几十年石头房。现在,老两口支摊卖烤红薯,真是供不应求。游客们尝了烤红薯,还要买鲜薯带走,他窖藏的1万多斤红薯都要见底了。
“红薯小镇”之所以能红,得益于处理好了运营商和政府、投资商、村集体、村民的关系。政府负责乡村建设和环境配套,运营商负责业态策划、引商合作,村集体通过入股分红、流转土地等方式获得收益,老乡做小生意增加收入。这样一来,大家就拧成了一股绳。
从萧条破败到红红火火,窑沟村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一起富的成就感。现在,窑沟二期项目已经启动,特色民宿、户外营地、乡村音乐厅等新体验,将让“红薯小镇”更有韵味。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陆健、王胜昔、周洪双、苏雁、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玲、白云飞)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