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虽说天寒地冻,但一大早,尕藏就急匆匆赶到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仔细筛选水果蔬菜,麻利套上网套网袋,而后把各色果蔬码在不同的区域。在福坦合作社干了近两年的尕藏已是一名熟练工了。
“生意好时,5点就来上班了!”51岁的尕藏说在这里工作心情好,收入高,心里就是个“福坦”。
“‘福坦’,青海话就是舒坦的意思。”青海福坦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振桥是个70后,2021年5月,蔬菜配送市场的前景让他看到了商机,于是有了通过“合作社 配送”的销售方式,把大棚里的蔬菜直接送到老百姓餐桌上的想法。
“一头连接农户,一端对接餐桌,我们做的就是桥梁。”李振桥说他们企业小,但政府扶持的力度一点也不小,营业执照3天就办下来,免税减税降费政策随后也享受上了。
“阿吾(藏语哥哥之意)尕藏,车到了,装货啦!”人未见声已到,这大嗓门是合作社的“土专家”张晓安,他配合着司机和尕藏将分拣包装好的蔬菜搬到配菜车上。
“我们的菜一是新鲜品质好,二是快捷有保障,当地的菜、外埠的菜齐全得很,保鲜盒一包装,价格再一优惠,日均销售直接从200斤蹿到4000斤了,种植户的收成也至少涨了三成。”张晓安懂行情、晓业务、善营销,说起合作社的发展他自信满满。
李振桥谈完业务后,和记者唠叨起最近的“烦心事”。这段时间,业务量突增,我们合作社也临时招了好几个帮手,但还是缺人手,你们记者认识的人多,给宣传宣传呗!来我们福坦合作社待遇好,工资高,绝对“福坦”。
“就是!一个人舒坦不是‘福坦’,大家伙舒坦那才叫‘福坦’!”说话间,张晓安手机又响了起来。“喂,您好,福坦合作社为您服务……”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