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来,不少市民收到了各自所在社区发出的“致居民一封信”、“温馨提示”等等。伴随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以往由社区承担的卡口值守、封管落位等诸多任务已告一段落。而向以往工作的“告别”,并不意味着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退场”。以建设服务型社区为指引,社区工作者们在新阶段,正继续坚守着各自的职责。
“一封信”与居民深情互勉
“社区大部分工作人员及家属已被感染,但是我们不怕,相信和很多‘中招’的居民朋友一样,科学治疗,很快就能满血复活。”
“现在的‘停顿’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前进’,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
上周日晚,潘家园街道华威里社区的居民们收到来自社区的一封信,质朴的字里行间,传递出与居民深情互勉的乐观。一时间,居民纷纷在群里对社区工作者“真情告白”,道一声“辛苦了”,感恩这么长时间的付出,叮嘱社工们好好休息调整。
记者了解到,这封信是华威里社区书记董华伟所写,前后修改了好几版。“这三年里,其实有不少居民志愿者跟着我们一起,帮社区做了很多工作。大家并肩战斗这么久,突然间有了一个结尾,我自己是很感慨的。”董华伟回忆,写这封信的时候自己很动情,但思索再三,他还是尽力克制了情绪化的表达,将更多篇幅用于“叮嘱”眼下最重要的事。
记者看到,这些事中列在首位的,是老年人一定要赶快打疫苗。“咱们身边现在有很多例子,打过疫苗的老人没有发生重症的、没有长时间不痊愈的、没有引发基础病的。”
此外,信里还告诉大伙儿,这些天网上信息有很多,有些信息非常有价值,但也有部分信息需要谨慎参考。“我们转发的都是向专业机构求证过的,请大家放心。”围绕日常应对,信中则称,药店和网上有药品想买就买,买不到就做好自身防护。“生病了,哪怕没有药在身边,那就大量喝水排毒也很管用”……
董华伟介绍,这些挑选出来专门进行重点强调的事项,都是居民近期提及和咨询度比较高的。“能感觉到目前大家还比较紧张,各方信息又纷繁复杂。希望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居民冷静面对当下感染者增多的暂时阶段,把心态放平,不要过于恐慌。”
尽己所能始终守护陪伴
虽在信中称社区“暂时转入线上办公”,但董华伟告诉记者,目前华威里社区算上他,共有4位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值班。“我是第一批中招的,现在已经康复了。从12月8日开始,陆续有同事感染,到现在接近于全员中招,只是有先有后。”
基于此,董华伟在信中建议,居民尽量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联络社区。“但只要我们还有人能来办公室,社区就会照常开放。”而已经感染居家的社工,仍然在线上坚持着工作。“动员老人打疫苗,是目前比较着急的事儿。另外最近也在对空巢和独居老人、孕产妇这些重点人群进行重新摸底,要保障他们就医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来广营地区北京青年城社区,近日也面向居民发放了“温馨提示”,告知大家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社区书记王晋燕介绍,工作人员中大部分已被感染,或和已感染的家人同住,还能来线下办公的算上她在内只有4人。“居家的同事只要不是高烧,会坚持盯着各自负责的楼片,及时给出反馈。在办公室的,把线下咨询接待做好。”
据王晋燕统计,自上周起社区主要做的工作之一,是帮助居民畅通就医购药渠道。“有的居民紧急需要抗原,社区物资如有剩余,会提供给老弱人群。还有在新老政策交替时,居民就医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发烧严重,帮忙联系儿研所、中日友好医院,有阳性感染者居家期间牙疼,帮忙联系口腔医院……以及对接告知居民能从附近哪些常规点位看上病,从哪个渠道买到镇痛退烧药等等。”
“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感觉居民们还在适应和过渡,慌乱焦虑情绪比较明显。”王晋燕称,社区正努力疏解居民相关情绪,进行正向引导。“各级主管部门刊发的科普类文章,我们会随时给居民转发。怕居民觉得点击链接麻烦,还会专门截图,把最关键的信息直接呈现出来。”而除了微信群这一最重要的“阵地”,之前在居家隔离期间,很多居民还添加了对应包楼社工的微信,还有社区电话等等。“各种渠道我们都会保持畅通,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始终守护和陪伴着大家。”(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魏婧)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