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寻味中华】宁夏中宁蒿子面:福禄寿禧一根“线”-中新网

2022-12-13 15:46 中国新闻网   姜雨薇  阅读:4676 

  中新社宁夏中宁12月13日电 题:宁夏中宁蒿子面:福禄寿禧一根“线”

  中新社记者 于晶

  一份臊子、两勺酸汤、几两手工面,成就一碗中宁蒿子面。蒿子面,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不少中卫人,特别是中宁人的儿时记忆。

中宁蒿子面。 宁夏文旅厅供图 中宁蒿子面。 宁夏文旅厅供图

  记者近日来到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探访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宁蒿子面”,与这种特色面食背后的故事。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丫头擀的好长面,擀得薄,切得细,提起来,一根线,下到锅里骨碌碌转,捞到碗里赛丝线……”当地老字号“振玲蒿子面”店主于振玲告诉记者,这句流传于中宁的歌谣中所说的长面就是蒿子面。

  中卫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出产野生的沙蒿子。沙蒿子是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种子,又称“蒿籽”;据古籍记载,蒿籽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于振玲正在展示做好的蒿子面。 受仿者供图 于振玲正在展示做好的蒿子面。 受仿者供图

  中宁蒿子面以纯手工面为其手艺特色,用料考究,工序复杂。蒿籽含有天然植物胶,能够在水中形成强韧的凝胶,和面粉结合就会做出韧性十足的面条。同时,用羊肉、中宁枸杞配以豆角、豆腐、西红柿、香菇等料炒制成臊子。

  说话间,一捧蒿子粉,通过和、揉、饧、擀、晾、叠、切、放八道工序,在于振玲的巧手中变成了一根根细如丝线,青翠澄澈的面条。做好酸汤,炒好肉臊子,细丝面下锅煮熟,捞在凉开水盆里稍过一下,涮去面上的黏气,挑到碗里,浇上酸汤和肉臊子,一碗色泽诱人、肉香浓郁的蒿子面便做好。

  刚出锅的蒿子面热腾腾地端上来,屋内顿时香气四溢。喝口汤,能够品尝出蒿子带来的独特风味;再尝面,口感爽滑劲道,余韵悠长。汤汤水水大汗淋漓地吃一碗,颇具西北人的豪放特色。

正在制作蒿子面的于振玲。 受仿者供图 正在制作蒿子面的于振玲。 受仿者供图

  在店里,前来吃面的食客马海龙告诉记者,以前妈妈和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给他擀蒿子面,夏天做凉面,放上几大勺辣椒,吃起来一边辣得直吸溜,一边还不停往嘴巴里放。吃完面,出一身汗,感觉浑身通透,舒服许多。冬天做热面,配上臊子,一碗面吃下去,浑身发热,出门都不觉得那么寒冷了。

  “经常会想起,只要有空,我就会过来吃上一碗。”马海龙介绍道,“按照家乡人的说法,蒿子面有‘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寓意,老人祝寿时吃的蒿子面叫长寿面,意寓老人健康长寿;新婚夫妇第二天吃的蒿子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丝不断;孩子出生百天或满月吃的蒿子面叫吉利面,意祝小孩长命百岁。”

  2007年,于振玲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宁蒿子面代表性传承人。自此,在打理面馆生意的同时,她还开展了手工蒿子面制作培训,带动更多人就业。从2011年至今,已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学员近200人。近年来,随着电商兴起,她逐步试水线上销售平台,目前,蒿子面的线上销售额已经占总销售额一大半。

  在中宁,蒿子面不仅是果腹之食,它还伴随着当地人出生、考学、升迁、结婚,记录着他们人生重要节点,代表着传统风俗、人情世故。于振玲说,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蒿子面,是一方水土的历史标记,也承载着大家的回忆。通过制作蒿子面与这个城市的味觉记忆对话,她乐在其中。(完)

【编辑:姜雨薇】
212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