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艺满怀热情拥抱数字时代

2022-10-06 13:22 光明网-《光明日报》   田媛  阅读:4718 

  【网络文艺这十年】

  作者:姜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梁佳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这十年,是深耕网络互动的十年。文艺逐渐摆脱将网络作为媒介工具的认知,在审美内化的过程里孕育出新的属性,文艺满怀热情拥抱数字时代,开创了网络文艺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视觉、技术、场景、消费、内容转型

  十年来,网络文艺在传播格局上不断转型,为受众带来了全新审美体验。

  文艺表达在网络上的传播形态,从文字符号(如BBS论坛、网络文学)为主,向着视听体验(如短视频)急速迈进,网络文艺实现了视觉转型。以视觉为中心的文艺转型降低了互联网信息的读取门槛,网络文艺的人民性得以充分彰显。

文艺满怀热情拥抱数字时代

十年间,现实性在网络文艺作品中日益强化。图为陕西安康“90后”返乡创业的短视频博主张万露,在爷爷奶奶家的小院拍摄老两口择菜,用短视频记录“家的味道”。新华社发

  5G时代,硬件联网速度的跃升,使个体主导的信息反馈空前繁盛,网络文艺实现了技术转型。网络平台普遍迈向“社交化”,从十年前博客转向微博开始,社交网络服务已遍布人们的衣食住行。视频弹幕既活跃了网络气氛,又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个作品的优劣已经不能完全依赖于作者或发布者的单方面贡献,虚拟社交语境下的文艺给过程性体悟赢得契机。文艺消费群体有机会参与表达、充分交流。技术的转型还体现在虚拟现实给审美带来的沉浸体验上。

  网络信息的获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日益多元,上网不再拘泥于办公室或桌面,日常起居、通勤、购物、教育、休闲、娱乐等诸多场景被手机及移动应用渗透,网络文艺实现了场景转型。文艺源于生活,而移动互联网对生活场景的开拓给艺术灵感的生成、创作、传播与互动带来极大便利。竖屏作品的崛起,就是硬件终端场景化表达的一个侧面。消费场景的碎片化也推动着短剧集的网络视听作品受到越来越多追捧。

  传统的文艺消费,在时间上相对于创作略有滞后;在空间上则追求仪式感,氛围时而浓烈,时而肃穆,时而雅致。网络文艺实现消费转型,在时间上压缩了沉淀与发酵期,趋向于即时性审美反馈;在空间上突破了环境的局限,拓展了文艺的普及性。

  过去十年,网络文艺的主流模式从社区、博客与网页,逐渐拓展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又延伸到流媒体和短视频,实现了内容转型。内容载体的转变,并未撼动内容在网络文艺中的中心价值。IP内容构建逐渐成为网络文艺发展的重心,许多作品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内容输出,布局多领域生态。这体现在内容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如从小说到广播剧、有声书,再到游戏、网剧及周边文创衍生设计等,同时内容生产的规范化与规模化,也缔造了以主要视听平台为代表的文娱经济实体。

  经济、文化、技术进步推动网络文艺蓬勃发展

  网络文艺的发展瞬息万变,究其十年来蓬勃发展的原因,则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得到诠释。

  数字经济的稳健发展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广泛应用,让全国各地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观看时下高清的视频影音,这为网络文艺带来了崭新的体验。在网络平台付费收听、收看文娱作品,也依赖于数字经济带来的线上便捷消费。

文艺满怀热情拥抱数字时代

近十年,网络文艺不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要素。图为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一蕨编工坊,主播在直播非遗技艺蕨编编织过程。新华社发

  网络视听平台的创新发展构成了网络文艺成长的温床。由网络文艺发家的主要视听平台成为影视行业的龙头,它们各自发挥优势,在近十年生产了众多优秀的原创剧集和影视作品。剧场化的运营使当下的视听平台继续朝着垂直领域拓展,细分市场与精细化运营已是大势所趋,头部作品打造厂牌效应、走精品化路线的宣发模式也应用在网络文艺的各个领域。此外,这些视听平台还不断布局文娱产业的其他领域,如网络小说、网络漫画等,为网络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资金支持。

  视听技术的优化升级助推了网络文艺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机器人可以拥有人类的某些特征,人工智能正在深度参与文艺作品的生产与创造。如今网络文艺作品的生产者不仅限于真实存在的人类,人工智能的创作参与给用户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新型影像技术也提升了人们的文艺享受。大屏体验、4K画质等影像技术的升级,给予观众更为优化的视听感受。沉浸式互动、人机交互等新型触媒方式,也将用户的文艺消费形式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性体悟”,更具吸引力。

文艺满怀热情拥抱数字时代

视听技术发展助推了网络文艺的迭代更新。图为观众在2022年消博会现场体验全新短视频互动拍摄设备。新华社发

  平台评论、直播弹幕、网络社区评论等多种文艺互动新样态给予网络用户更便捷的表达空间。新媒体时代,是人人可以参与文艺批评的时代,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探讨,思维和想法的碰撞是以往大众媒介时代所无可比拟的。这极大增加了粉丝对作品及创作者的黏性和忠诚度。

  网络文艺的内容在十年间不断丰富,其个性特征也逐渐被强调,深入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现实性在网络文艺作品中正日益强化。近年来与现实相结合的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网剧、网络文学等领域,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的社会热点,聚焦普通人的生活面貌与现实状态。如台网同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就体现出为“小人物”立传的创作方向。此外,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内容要素在近十年也被网络文艺作品不断挖掘。相关的短视频、网络综艺、网络文化类节目等成为网络用户的热议话题,也是观众探寻了解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这些网络文艺作品力求以年轻态的表达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十年来网络文艺积极“出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赢得相当的影响力。许多优秀的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纷纷被译介到国外,受到了外国读者和观众的喜爱,中华文化在此机缘下得以有效传播。

  总之,网络文艺的革新发展不断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文娱享受和体验。随着文艺与数字时代的持续紧密融合,网络文艺的创作与消费会继续扬清风、守正气,为文艺的百花齐放再创一片蔚蓝天际。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05日 07版)

181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