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9-12-10 10:11  阅读:11717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突出了法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决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之一,并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明确要求。这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必经之路和关键环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制度治理和依法治理,科学的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是推进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

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引领、规范、推动作用。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骨干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深入发展,就越需要法治体系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为解决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同时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这是在法治框架内展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内容和着力点。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更强法治依托。一是实现党纪国法的有机统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要求党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活动。这就需要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有机衔接。既包括党员干部不能享有超出法外的特权,不能以党纪替代国法,以党纪处分替代正式国家法律的制裁;同时也指法律平等对待任何公民,党员干部在违法时,依法按照法律进行审判处罚,不能受到严于宪法和法律的制裁。二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坚持和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科学立法要求立法尊重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遵守宪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程序和授权界限,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立法职责。三是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合宪性审查是推进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行政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在宪法层面对法制体系进行优化的顶层制度设计。推进合宪性审查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强化合宪性审查在程式化、制度化方面的刚性要求。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一项制度安排,它将会在法治实践中形成新的亮色,给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构件。我国行政系统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行政事务,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期盼政府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上不断深化改革,在依法行政上不断深入。各级政府要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设进一步抓牢抓实,以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开放透明、服务优质高效。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探索执法新机制新方式,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平正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要解决司法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制约性、瓶颈性问题。应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通过司法职务序列管理、人财物统管、职业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形成符合司法人员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维护司法人员的职业尊严和履职安全保障,优化法治整体环境;通过深化司法绩效评价,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强调司法职权配置的合理化改革,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加快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和促进司法体制改革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是一个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中国,是制度、机制、文化的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完善机制、创新形式,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习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创新形式,着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构建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的体制机制,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进一步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体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一是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和国家监督协调起来,推进党内纪律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等有效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二是要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从权责法定、权责透明、权责统一三个方面作出一系列强化监督的规定,切实防止权力滥用。三是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继续从严查处,保持高压态势,健全各项约束制度,形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


296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