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面,健康的心跳应该是有规律的、整齐的,但是最近网上有一则传言称“心跳得太齐了反而不健康”,窦性心律不齐真的不要紧吗?为此,让我们请来我心电图室副主任林靖宇为大家解答疑惑。
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率
很多人做完心电图检查后, 报告单上面常会写着窦性心律,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心律指的是心跳的节律,人体正常的心跳是从窦房结发出的,它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激动,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起源于窦房结的心跳在医学上就称为“窦性心律”,指的就是正常起源的心跳,一般静息状态下窦房结节律为每分钟约60~100 次。
而所谓的窦性心律不齐,就是来自窦房结的信号不完全匀齐。另外,如果一个人是非窦性心律,那就是说心跳信号的起源点不是窦房结,这就称为异位心律,异位心律的种类很多,起因复杂,绝大多数属于病理范畴。
窦性心律不齐真的不要紧吗
人的窦性心律的频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
林医生表示,支配心脏节律的是心脏中的两种神经,一种叫交感神经,另一种叫迷走神经, 正常人的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白天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夜间以迷走为主,所以,大部分人会在夜间心跳偏慢一些,白天偏快一些。
当然也有些人基础心跳偏快或偏慢,这些都属于正常情况。很多生理或病理因素都会通过影响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活性使窦房结节律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的心跳频率一天时间内始终处于恒定状态,反而可能是心脏的神经调节系统出了问题。不过,大多数人短程记录的常规心电图窦性节律之间是相对匀齐的,每个心跳之间差值比较小,如果检查报告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按照上海市心电质控标准是指每个心跳之间差值超过了160ms,但也不必担心,因为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只有少部分可能是病理因素造成。为什么会引起窦性心律不齐
简单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呼吸相关性和非呼吸相关性两类
临床上大多数人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尤其多见于青少年和青年人,然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性心律不齐会变得不明显。当发生窦性心律不齐时,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跳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屏气时心律可转为规则。单纯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如果没有伴随其他心律失常是不需要任何治疗的。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见于使用某些药物时(如洋地黄、吗啡等);另外,老年人窦房结的退行性病变,冠心病、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意外患者也都可能会引起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如果不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不需要对窦性心律不齐特别处理, 但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