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这40年,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40年。铅山是农业大县,40年来,铅山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铅山农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
县委书记周金明等县领导深入一线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
人不亏地,地不亏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广大农民改变“靠天吃饭”的福音。截至目前,铅山高标准农田建设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8万亩,惠及7个乡镇23个行政村10417户人口。其中,土地平整总面积4071.6亩,建成沟渠334158.6米,建成机耕道和生产道241119.5米,建成高效节水灌溉7589.60亩,新增耕地1393.8亩,项目区土地流转达85.7%,产业结构调整2.23万余亩。
建设现场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缓解了困扰农业发展的矛盾和制约因素,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项目区农田基本达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机作业化水平提高,粮食增产提质和农田租金收益明显提升。
汪二镇安兰村高标准农田实景
高标准农田建设倾听农民意愿
铅山县汪二镇艾家村一片1400亩低产田紧挨着河流,汛期受涝、夏天干旱,当地农民束手无措,为此县高标办特制定土地平整和提灌站建设双管齐下,项目建成后,旱涝问题迎刃而解,还增加良田面积200余亩,田租也由原来的100元增加到600多元一亩;新滩乡常年缺水,农民连夜给农田抢着放水是家常便饭,而当地山塘水库众多,旱涝两极分化,根据实际需求,县高标办特制定该乡项目区排灌分离并使用管道水源进行高效节水灌溉的建设方案,现在问题解决了,原来无人问津的田亩也被养殖企业看上,农户收益直接翻番。紫溪乡火星村农田在每年芋头收结后本可再种一季水稻,可当地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因时间和成本问题而没有再种的积极性,为了取得良田的最大效益,县高标办对该项目区的机耕道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建设,不但满足了机械作业,还解决了多年来道路不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