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重塑千年荣光 | 万里茶道由闽入赣第一村!江西的“扎尕那”!

©原创 2023-05-16 21:24  阅读:4808 

仙山岭简介

仙山岭航拍

仙山岭自然村隶属铅山县武夷山镇乌石村,是万里茶道由闽入赣经分水关第一个自然村。仙山岭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绝美。资源丰富,有农田200余亩,有机油茶1100余亩,茶叶2200余亩,其中野茶400余亩,毛竹2000余亩。

仙山岭美景 | 落榜进士 摄

武夷山镇基于“景村融合”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市秀美乡村建设“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总要求,县委“打造‘四个基地’,建设‘四个铅山’”总目标,该镇建设“平安和谐武夷,生态休闲福地”总思路,做足“秀美乡村+”的文章,通过秀美乡村+农业产业(茶叶、茶油)、+旅游(农家乐、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电商,实现一村一业,一乡一品,推动产村融合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全域旅游统筹开发。

仙山岭民房

仙山岭美景

该镇在保存村落原有风貌,传承村落文化的基础上,总投资240余万元对仙山岭自然村进行保护升级:一是对202省道沿线的32户民房,20户老屋进行“穿衣戴帽”改造;二是保护性修复历史遗迹茶马古道490余米,还原古道1100余米和拓宽村内主干道,游步道一期、二期工程,形成内外环绕;三是对村内进行绿化、靓化改造;四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立了文化休闲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淘宝网店等配套设施。整个村庄内白墙、黛瓦、流水、观景台、水车、风车、优美的自然景观让仙山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仙山岭茶园 | 滢宣 摄

仙山岭茶园 | 滢宣 摄

近年来,该镇审时度势将红茶文化融入到仙山岭特色旅游建设的各个环节,创新文旅形式,通过开展茶艺表演、特制茶点、体验红茶制作工艺等丰富仙山岭红茶特色旅游文化内涵。拍摄仙山岭专题记录片,配合各大媒体制作仙山岭题材宣传片、成功举办首届红茶文化旅游节塑造仙山岭红茶文化靓丽外形并成功对外推广。仙山岭红茶文化之魂逐渐成形。

该镇通过发掘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古建筑修复、文化内涵、创新形式不断为仙山岭红茶文化旅游产业注入动力。如体验民俗风情、观赏茶艺表演、观光茶园、游走茶马古道、品味特色小吃、参观寺庙、体验茶农生活、参与民俗文化活动、户外野营活动、欣赏优美风光及休闲养生等形式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仙山岭游玩,使得仙山岭沉寂多年后再度声名鹊起,引领武夷山镇乡村旅游快步发展。

游览仙山岭

远眺仙山岭 | 红粉飞飞 摄

仙山岭美景

世人都奔着甘肃的扎尕那而去,却不知道江西有个游客稀少、景色宜人的仙山岭。

听到“仙山岭”这个名字,总会不自觉被它深深吸引。网上曾看过一句很煽情的话:“上帝有两个住处,一个在天堂,我希望另一个在仙山岭”。

仙山岭美景 | 红粉飞飞 摄

传说远古时代仙山岭是仙人呆过的地方,如今村庄里仍然是百年前的优雅模样,少有现代的浸渍,白墙、黛瓦、流水、古屋,就像一卷被历史遗忘在角落里的画卷。

云雾仙山岭 | 詹朝华 摄

仙山岭隐于武夷山脉中,建在半坡上,农屋层叠而上,遍布着十余幢宛若火柴盒的江南房舍,房前屋后是茶园风光,云雾缭绕时景色宛若仙境。

红粉飞飞 摄

村里只剩十来户人家,屋与屋间距很大,十分通透。黄泥巴屋、石头墙,是仙山岭村的主要元素。虽然没有让人惊叹的华美建筑,但长着苔藓的墙,印刻着的是岁月的痕迹。

村后的山叫白鹤仙岩,传说有个叫白鹤的人在岩上修道成仙,后人建了一座仙人庙。整个村庄看上去就像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行走其间,仿若抵达了内心向往的地方。

富龙旅行 摄

村中有块有房子大小的巨石,视线的尽头还是高耸的石头山,仿佛走进了甘肃的扎尕那。随便坐在这里的石头上打个盹,就能圆一个穿越百年的梦。

村里最迷人的要数细长狭窄的青石路,脚下的石板早被匆匆脚步磨得溜光,每一步踩下去,仿佛踩着岁月的琴键,历史的足音在山谷回荡。

行走在石板路上,你会恍惚了岁月。除了青石板路,更多的是鹅卵石铺就的路,有着按摩足底的作用。

屋后是竹林,一棵棵挺拔的竹子,如同一杆杆神笔,伸向天空,在巨大的蓝天画布上描绘着理想生活的样子,静听丝竹,高山流水,风一来,萧萧声起。

盛名在外的扎尕那依然美丽如斯,但神秘和静谧却不再复有,而深藏在赣闽交界的群山之中的仙山岭,却依然静谧、纯粹。

这里没有旅游团,只有两三辆自驾来的小车。有人说,见到仙山岭的那一瞬间,会激动得想尖叫,想呼喊,但最终只是静静地站立村头,不愿打破这份宁静。

仙山岭美景 | 习小远 摄

路旁的野菊花点亮了村落,紫荆花与老屋相得益彰,一幅舒展的油画在眼前铺展开来。

曾有人说过,就算玩遍武夷山,但只要你没来仙山岭,就等于白来。拾级而上,畅游在满目青翠的群山间,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鞋面偶尔还沾上了茶园的一星泥巴,整个人就在这无意间放松下来,所有的不适在这里都能烟消云散。

在商业化充斥的今天,这淳朴的山间小村,有一种不经意的遗世独立,纯真与朴素。它不沾半点世俗,美得像颗遗落凡尘的明珠,随手一拍,都是让人称绝的风景画。

红粉飞飞 摄

世代居住村里的山民,有的被繁华城市诱惑,搬到镇上去住了,那些曾经有过的陈酿就像一场午后甜蜜的梦,醒来后已换主人。

山里人走了,城里人来了,他们经不住大山的诱惑,来到仙山岭开民宿,要像候鸟一样过一段山民的生活。

红粉飞飞 摄

不止高山,不止古屋,仙山岭还有治愈的河红茶园。岩缝里,山顶上,只要能栽一棵茶树的,他们百分之百会插下一棵茶苗。

仙山岭茶园 | 滢宣 摄

那一块块高高低低的茶田,仿佛造物之手无意间绘下的画,每一笔都自然流畅。

苍天独宠仙山岭,村里有着小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村前屋后都被农民开辟成茶园,大则几十亩,小则几分,就连山间的风,也夹杂着茶香,一层层茶田如画卷一般在眼前铺开。

村前建了一个观景台,360°赏景无死角,每一方向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如果在这一方私藏的山间品茶,做一回竹林散人,会是怎样的画风。

在高山上品茶,自然少不了登高望远,天高云阔,观之忘俗。万亩茶园化作一杯清甜,茶香缓缓升起,喝茶只是解口渴的小事,但在铅山,却是一种文化。

对于茶道,任何一个人都永远无法穷尽其中之味,茶的魔力在于,总能给我们一段安静思考的时间,想想过去、现在和未来。

闲看云卷云舒,来到这里最正经的事儿就是发呆,不用想其他的,只身处这美好的村落里,便觉得舒适。呆上几日,恍然之间,你会产生一种想要停留的念头。

村里有一条茶马古道,是古人外出卖茶之路,迂回曲折,盘旋而上,望不见路端,似乎马铃声还在回荡。

走在千年古道上,或穿行竹海,或匍匐茶园,行人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至远,似乎还能追寻到昔日马帮的足迹。

如今的茶马古道依旧在运输河红茶,黄岗山顶的星空仍旧可以遥想,隐藏在村落里街头老店尚未没落。

分水关 | 黄一亮 摄

繁华盛世下的老山村依旧活力满满,村民们出个省太容易了,去下自家茶园一不小心就跨到福建了,这里有个“分水关”,它海拔750米,东侧为海拔1424米的东路山,西侧为海拔1506米的望夫山。它是赣闽两省的交界处,也是赣闽八大关口之一,沿着村里的茶马古道即可步行抵达。1937年,民国政府修通了崇安县城至分水关的公路,结束了分水关古道马驮人挑的历史。关卡于1950年开山路时毁。

黄一亮 摄

在分水关可以远望武夷山风光,陆游、刘基(伯温)、朱熹等历史名人都曾路过此地。明朝“游圣”徐霞客登临黄岗山,来到分水关,徜徉赣闽交界处,发出了“人寿几何,江山如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的由衷慨叹。刘伯温军务倥偬中策马分水关,写下了《咏分水关》一诗:“关头雾露白蒙蒙,关下斜阳照树红。过了秋风浑未觉,满山秔稻入闽中。”淳熙二年(1175)朱熹参加完与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辩”后,途经分水关写下《题分水关》一诗:“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最难的是开始更难的是离开当你来过这里之后从此心里扎下了一个仙山岭

(来源:上饶文旅之声、铅山文旅)

324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