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
8月8日,成都大运会落幕,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上线。按照新修订的体育法,今年起“全民健身日”所在周为体育宣传周,进一步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新需求、新期待。
更好解决“想不想运动”的问题,让健身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自觉选择。当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37%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对于青少年、职工群众、农民等不同群体,要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夯实广泛参与全面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落实全龄友好理念、培养终身运动者。
更好解决“能不能运动”的问题,推动健身场所向“好不好”转变。推动健身场所从“有没有”到“够不够”“好不好”转变,有力支撑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需要结合当前实际,从扩存量和拓增量两方面下功夫,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推进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等。
更好解决“会不会运动”的问题,让科学健身成就健康生活。只有让大家学会科学健身,才能充分体会到强健身体、愉悦身心的乐趣。因此,需要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同时,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完善《全民健身指南》,继续开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等各项线上群众体育活动等,把全民健身知识、技能和活动带到群众身边。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破解群众在锻炼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才能让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让全民健身“永不落幕”。
(原载于《南方日报》 作者:陆夷 摘编:项锋、杨心悦)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0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