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塔城7月31日电 题:一粒新疆麦子的旅程
作者 喇小飞
时值新疆冬小麦收获季节,走进塔城地区塔城市博孜达克镇的麦田中,大型收割机正来回穿梭,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麦田主人陈景妮兴奋地告诉记者,也许今年的亩产能突破700千克。
收割机正在麦田中作业。喇小飞摄丰收的背后,来源于对麦种的精心选育。塔城地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李建中说:“公司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在新品种选育上紧密合作,目前已经培育出十几个品种,其中一个优质高产小麦品种还成为新疆农业农村厅推荐的优势小麦,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区域广泛等优点,全疆种植面积每年超百万亩。”
小麦正在生产线上进行加工。喇小飞摄眼下,新疆塔城地区15.81万亩冬小麦正在收割,塔城市恰夏镇小麦种植户景云亭望着几小时前还麦浪翻滚,收获之后空荡荡的麦田感慨:“240亩地,大型收割机几小时就收完了。现在小麦种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投入的人力和成本也越来越低,种地成了一件简单事。”
新疆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目前,新疆全区已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逾一万台,小麦机收面积占比达99.93%。
精心培育的麦种带来了丰收,优质的小麦则为当地人带来了雪花粉、饺子粉、面条粉、馒头粉等20多个专用粉。新疆塔城储绿粮油购销集团总经理董伯捷说:“使用当地小麦磨制出的面粉,筋度较高,非常适合做拉条子(新疆拌面),吃起来麦香浓郁。”
图为小麦加工成的多个产品。喇小飞摄正如早茶之于广东、火锅之于川渝,每座城市都有一种人们认证的味道,糕点就是塔城的味道。
因着百年口岸巴克图的关系,多种文化在此汇集,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28个民族长期共同居住生活,因此诞生了一座仅注册登记的糕点坊就有110余家的边境小城。有些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如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录。
“俄风欧韵红房子,面包果酱冰淇淋”,一句顺口溜体现了塔城人生活的幸福和甜蜜。塔城的各色糕点享誉全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技法,但都离不开这里优质的小麦和各色健康绿色的原材料。
糕点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制作糕点。喇小飞摄“店里选用当地优质小麦为原料,以多个民族传统糕点为基础,结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做了改进,采用工厂流水线生产。”塔城市一对“90”后夫妻继承了家中的老字号糕点房,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经营销售,开发出的奶酪包、芝士泡芙等网红产品颇受年轻人欢迎,为这家经营了20余年的老字号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糕点工厂的成品糕点。喇小飞摄随着塔城糕点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地加大对糕点产业的扶持力度,推陈出新,打造品牌,目前已形成20余个自有品牌。当地政府开展糕点制作培训2300余场次,培训群众6000余人次,推动就业1800余人。(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