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沿河而行

2023-07-14 09:24 光明网-《光明日报》   邱晓琴  阅读:4013 

  作者:柏 峰

  洛河从陕北白于山发源,千回百折地进入关中平原。而关中平原的北部又是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地区,洛河岸边纵横的沟壑,是地壳运动和流水雕刻成的向着蓝天盛开的花,在沟壑里行走,就是在花瓣间行走……

  喧嚣的现代都市,虽然不缺少林木郁葱、曲径通幽的去处,然而人的心总是难以静下来,似乎漂浮在尘埃之中。人是从大自然里走出来的,永远有着渴望回归大自然的天性。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要打起背包,驱车沿着洛河旅行。

  只有在洛河岸边的沟壑里行走过,才知道这里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一片荒漠与苍茫,而是充满着生机:在裸露着鱼鳞般砂石的河滩上,洛河悄无声息地绕过土崖,流向远方;岸边的糜子地里一片青绿,在微风里起伏翻卷,旋起一个又一个浪波;路畔的荆棘里开着鲜艳的黄色的小花,艾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土坡上,呱啦鸡在阳光下啄着身上的羽毛……脚下踩着蜿蜒伸向远处的闪着白光的黄土小径,呼吸着山野里清新的空气,霎时间,心胸开阔了,眼睛也明亮起来。

  沟壑里有小小的村落,庄户人家依着黄土断壁开凿出一眼眼窑洞,家家贴着大红的窗花,屋场前树荫下的老碾盘,显露出岁月的沧桑。沿着土崖根下的路再往前走,便是飞泉寺了。

  飞泉寺初建于明代,是这里的名胜之地。过去,乡邑间的文人骚客,常来寺中游乐玩赏。这里风景也是绝美的,寺前是悠悠洛河,寺后群木遮阴蔽日,泉水清冽,群芳竞艳。若是深秋,则霜叶飞红,明媚万分。古代有诗人如此描绘飞泉寺:

  洛水何淙淙,日夕流寺前。

  波光入远树,高下翠相连。

  云日映浅渚,堤草皆澄鲜。

  曾闻西崖畔,瀑布庐山然。

  如今,除过不见西崖畔的瀑布,其他风光还真如诗中所形容。进入此地,恍然有“旷然欣有遇,顿洗俗尘心”之感。这些文人骚客,“呼僧汲去煮山茶”,相聚清谈,可谓风雅。古人为文或者作诗,讲究真实,能客观地描写出优美的地理风光,不差分毫,又文采飞扬。

  黄土高原的形成经过了亿万年,大风将黄土从青藏高原的荒漠地区吹到生长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增厚。黄土成就了一条河,这就是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里生长的五谷庄稼,繁衍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黄土适合种桑树,于是有了蚕,它吐出的丝,纺织出一条丝绸之路;黄土还是几千年来城市、宫阙以及民居离不开的建筑材料,把黄土加压夯实,坚固程度超乎想象,《诗经》中讲,周文王修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其遗迹至今仍在。这些都是黄土对人的恩赐。

  沟壑里有树林、庄稼地和荒草坡,也有灌木、荆棘以及厚厚的苔藓,于是,这里有了生命的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厚厚的黄土层,这是经过风蚀、坍塌后形成的“土林”。云南有名闻天下的“石林”,然而,沟壑里的“土林”更为壮观。远远望去,或蹲,或踞,或挺拔突兀,或秀丽似塔,或雄浑独立擎起苍天,或横卧如孤城,千奇百怪。它们历经了沧海桑田,而今静穆地展示着黄土不屈的品格与精神。

  行走在洛河岸边的沟壑里,便是享受孤独和寂静。这是现代人的奢望。

  沿河而行,停车,蹲在岸边掬一捧洛河的清波,湿润干渴的喉咙,然后走在硬实的黄土路上,听风儿在崖畔的树梢上歌唱,让清新的带着土腥味儿的微风拂过脸颊,先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虚妄,都消解了,此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大地赐予身体某种力量,灵魂随之归巢。整个人,静了。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4日 15版)

206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