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城留古韵换新颜
——新疆库车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新路径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尚杰 赵明昊
城外,车水马龙;城内,古韵悠悠。漫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老城区,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有厚重的历史记忆。
库车古称“龟兹”,是镶嵌在天山中部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一块美丽的绿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库车拥有热斯坦、萨克萨克等五个历史文化街区,有180多户80年以上的古民居。
如何留住历史记忆?如何让古城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记者日前在库车进行采访,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新做法,感受千年古城散发的新魅力。
拯救老屋突出一个“原”字
走进库车市老城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技术人员正在指导木匠对一幢幢古民居开展修缮保护工作。工匠们有的用麦秸泥修补墙体,有的用凿子在木头上雕琢几何图案,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工匠们的修复,部分古民居原本倾斜的房梁、坍塌的墙壁得以复原,清新古朴的风貌初显。
刚刚修复完工的吾玛艳·阿西木民居在街上静静矗立。民居面阔四间,进深两间,正面墙体檐椽上方用飞椽,出檐深远飘逸,正面垫板做了透雕处理,房子的菱格窗与前部雕刻相映成趣。
“吾玛艳·阿西木古民居,进深前一间采用清官式建筑抬梁式结构体系,檩梁关系清晰,是库车古民居中为数不多的汉式梁架建筑实例。进深后一间的角柱、屋檐及屋顶采用当地做法,高耸的二层立柱间可做木肋,为鸽子笼,由杏干架做支撑,是汉式建筑与当地建筑的有机结合。房屋有130余年的历史,充分体现了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流、交往和交融。”承担民居改造任务的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豪杰介绍。
马豪杰说,这次的“拯救老屋行动”创新保护模式,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房屋进行修缮,修缮突出“原汁原味”,留住古民居的文化底色,重现古风古韵。
目前,库车市古民居建筑面积约83.6万平方米。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中一些建筑已经残破,甚至面临倒塌的风险。为做好老街区、老房屋的保护,库车市启动“拯救老屋行动”,一期项目选取35栋文物及历史建筑开展修缮加固。
“依据其自身价值、人文环境、历史地位等不同因素,我们将对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的古民居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通过编制保护规划和维修保护方案,建立一套科学标准进行维修保护。”库车市历史文化名城办工作人员顾省宁对记者说。
文化传承突出一个“活”字
炎炎夏日,来到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龟兹小巷”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巷入口,五彩斑斓的油纸伞在日光映照下透射出斑驳的影子。门口的综合商店里,库其艾日克社区居民热依汗古丽·艾克木正忙着向游客推荐民族服饰。
“来旅游的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很多,租一套衣服一小时25元,今天已经租出去20多套,净收入500多元。”热依汗古丽·艾克木告诉记者,古街区改造让她实现了再就业,政府减免了店铺租金,现在每月经营收入能达到15000元左右。
走进小巷深处,中原风格的四合院、三合院错落有致,在色彩鲜亮的木门、古朴的菱形窗格、特色庭院花卉映衬下显得格外恬静舒适。
“小巷汇集了特色饮食、特色建筑、民族服饰、歌舞乐器、瓷器陶艺、地毯丝段、人文景观、特色花卉等,呈现了一条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特色物件为小展品的时空隧道。”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主任玛依努尔·艾海提边走边介绍,游客们走进“龟兹小巷”恍如穿越时空,身临这片热土,触碰那经久不衰的古丝绸之路的脉搏,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印记。
“龟兹小巷”一期项目改造过程中,萨克萨克街道始终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理念,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老城街区人文地方特色,采用不拆建只添置的“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让文明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延续。
在保护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库车注重活态传承,通过文旅融合,实现古街区的活化利用。从无人问津到烟火气满满,龟兹小巷曾经搬走的不少原住民回来了。“人气起来了,小巷就更有活力了。古街区的活化利用,更带动了周边居民增收致富。”玛依努尔·艾海提说。
城市更新突出一个“融”字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古城如何延续历史记忆,并与现代环境相融,更好地承载居民的生活、生产功能,成为城市更新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玛依努尔·艾海提坦言,在古城改造和文旅业态发展中,依然面临项目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第三方设计运行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尤其是结合本土实际不够,难以形成文化特色和优势等诸多问题。
“古城改造过程中,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还以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为目标,着力提升挖掘文化元素,重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肌理,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展示馆。”玛依努尔·艾海提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库车在加大老城保护的基础上,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几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微改造、精提升,通过立面改造、局部建筑更新、景观节点设计,在保护的同时逐步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文旅消费集聚区,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也为群众铺就一条创业就业的增收致富路。
未来,如何让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有力,发展添活力?
顾省宁告诉记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要坚持规划引领,秉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调动政府、社会资本、国企、民众等多方参与热情,由多个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形成多元融合优势。
“对于这些珍贵的名城古街,保护不仅意味着原始的保护,而且要融入现代生活。新旧融合、活化利用,就意味着要延续其原本的生活功能。”顾省宁说,现在,在我们的老城里,游客可以住民宿、饮花茶、赏歌舞、品美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老城改造,让本地人也爱上老城、走进老城,体验其中自然雅致的生活,感受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