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村的新天地
《求是》杂志记者 蔡春玲 《奋斗》杂志记者 赵嘉宾
时近夏至,一阵急雨过后,黑龙江边北极村,云雾缭绕、树木葳蕤,青草葱郁、生机无限。
沿着栈道向村内走去,中国最北最美邮局内人群熙攘、摩肩接踵。“我要把中国最北小镇的明信片给家人寄回去”,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的王女士兴奋地说。第一次来“找北”的她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陶醉,迫切地要把这份喜悦传递给家人。
北极村位于大兴安岭北麓的漠河市,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之称,其所在的北极镇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城镇。
近年来,最北人家、最北哨所、漠河供销社等“北”字招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每年6—8月的旺季,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大家都愿意从这里寄出一张明信片给亲朋好友,表达一份来自祖国最北端的深情祝福。”中国最北最美邮局的一位营业员一边不停地在明信片上盖着邮戳,一边对记者说。
除了“最北”招牌,北极村还因为什么这么火?漠河市副市长、北极镇党委书记文竹给出的答案是:“得益于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引的发展方向。”文竹说:“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们北极村这两点都占了,有什么理由发展不好?!”
北极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抓发展,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求,以党建领航乡村振兴,深挖“北”字文化,坚持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康养等产业,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首先是村子变美了。”漠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凌旭介绍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家一起搞村庄绿化、村内亮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现在的北极村是绿在景中,美在村中。”
环境一变,北极村的优势更加显露出来。冰天雪地时来“找北”,体验极寒的凛冽;炎炎夏日时来“找北”,体验夏季里的舒爽。乡村游、生态游、界江游、冰雪游让游客流连忘返,真正做到了冬夏两热、一年四季游客不断。
2017年3月,新婚的小邱夫妇从厦门来到北极村度蜜月,他们被这里皑皑白雪覆盖下宁静的村庄吸引,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又被大兴安岭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激发,决定留下来开办一家体现当地特色的民宿。6年过去了,小邱夫妇的民宿已有1000余平方米、8个风格各异的房间,可同时容纳20人入住,并获批2019年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如今,他们的民宿已成为北极村民宿示范样板和展示北极村民俗的一个窗口。
“小邱夫妇不仅经营自己的民宿,还带动帮助村民一起发展民宿。”走在北极村民俗街上,指着一座座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宿,村党支部书记刘存生对记者说,“我们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还要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营造一个最北方的家。”
谈及民宿经营的变化,民宿老板鲁红满脸幸福地说:“以前我们开的家庭宾馆60元一间都愁没人来住,现在300元一间都一房难求了!”在镇村两级的支持推动下,北极村民俗街上涌现出20余家精品民宿,独特的装修风格、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北极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的龙头产业了,乡亲们靠着民宿、农家乐接待游客,闲暇时卖卖绿色农副产品,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刘存生向记者介绍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发展乡村产业。如今,村民们靠着生态旅游产业,收入翻了两番,人均收入近3年增长17.4%,达3.17万元。村民们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北极村党支部还积极培育壮大“北极甜瓜”、“北极雪菊”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冷饮厂、啤酒厂等立村富民产业,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党建领航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强劲力量。走进位于游客密集区的北极流动党员驿站,一块红色LED留言屏引人注目,“我爱您,亲爱的党”、“我在最北方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等一句句肺腑之言,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对党的深情表达、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美好祝福留在了北极村。
“这个驿站成立于2017年,是专门为流动党员服务的工作点,目的是让‘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活动开展到哪里,作用发挥到哪里’。”北极镇流动党员驿站党支部宣传委员张可心介绍说,“我们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激励自己的思想和行动。2019年,北极镇流动党员驿站党支部在这里成立,25名在北极镇工作创业的流动党员依托驿站,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在北极村有了共同的‘家’。”
小驿站、大堡垒,流动党员驿站的建立是北极村依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在北极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围绕“最北红坐标·致富排头兵”党建载体,以兴边富民的实际行动和我们就是最前沿的“守门人”的豪情,坚守祖国边防安全,展现北极村“扎根北疆、为国戍边”的家国情怀。
记者手记: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北极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党建工作与兴边富民融合发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生态旅游打造成“龙头产业”,把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美了乡村,醉了游人,富了村民,稳了边疆。(《求是》)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