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好的叙述,精华之处在细部

2023-06-28 08:45 光明网-《光明日报》   邱晓琴  阅读:3534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作者:张学昕(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真正能够体现其独特价值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哪些元素能够决定一篇小说的成败和命运?衡量作家和作品价值高下的坐标或艺术天平到底是什么?文学叙事最能触动人心和灵魂的是什么?文学经典跨越时空抵达永恒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多年以来,这些老话题常常被我们忽视。每当面对文学作品时,一般来说我们重视从理论上把握和概括作家的创作主旨,不惜“牺牲”形而下的原生态面貌,不遗余力地挖掘作品形而上的本质价值。这让人不禁要问,是否也应该关注作品寓意性内容的生成过程,叙述的魅力究竟在何处闪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恰恰应该是走进作品、走近作家本身的一条重要路径。我们既不能轻视作家的写作姿态和叙事策略,也不应忽略作品的叙事修辞,即“细节或细部的力量”。

好的叙述,精华之处在细部

    浓厚的“烟火气”里隐含着生动的生活细节。沈从文的《边城》细节中充盈着湘西烟火气。图为插画《边城》。廖正华绘

  好的细部描摹,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对于“细节”“细部”两个概念,颇值得费些心思才能辨析出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或异同。在我看来,细节及其设计,更注重描述、彰显叙事意图,作家会考量它与文本整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故事推进等,其中会有叙事主体较多地渗入。而细部及其描摹,更接近“生活流”的样态,追求本然的情境,或者说细部趋近于“自然主义”的衣钵。当叙述试图连接人与环境、避免让情节流于枯涩时,细节的虚构属性才可能流露出来,从而审美因素使得虚构和非虚构达到某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细节是对细部的过滤和强烈“钙化”,细部的灵动、率性和自然,也常常为细节的淬炼提供鲜活、丰沛的养料。甚至,两者就是一种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关系。更多的时候,细部就是“纯天然”的细节。

  有时,作品中的几句话,就可能构成一个绝妙的细部。余华的小说《活着》里,当福贵从儿子有庆的坟前来到村口,悲伤难掩。余华在这里只写了一句话:“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在这里,仅一个“盐”字,便足以构成隐喻,内心的伤口被盐渍涂抹而产生的疼痛感与撕裂感被书写殆尽。没有伤痛欲绝,却悲凉彻骨。这样的细部深描,令人叹服不已。所以,细部是生活的纹理。好的细部描摹,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洞悉岁月的沧桑和人情的幽微。透过细部、细节,人物细腻的情感与事物、背景之间暗含的隐秘关系若隐若现。

  细部不仅仅是一种叙述修辞,也是作家个人经验的升华,是作家情感在文字中的延展和外化。细部修辞的力量,可能来自一个小说人物的表情或动作,来自一个有着特别氛围的场景,来自生活中的一件琐碎小事,来自一段充满浓郁的日常性、哲理性话语。或许它就是一段类似“闲笔”的不经意叙述。说它是细节也好,细部也罢,必然是文学叙事的精要所在,是触动心灵的切实要素或原点。

  细节不可或缺,而且意味深长

  一个好的叙述,精华之处一定在细部。仔细想想,任何一部杰出的作品,都是无数个精彩细部浑然天成的组合。当然,细节、细部都经历过精心打磨和设计,细部所产生的力量覆盖人物、情节、故事本身,而且它所提供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艺术含量,彰显出一个杰出作家的美学理想和写作抱负,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作家的哲学涵养和生活态度。平凡、平实、平淡,朴素、诚挚、温情,才可能是一部作品熠熠生辉的根本和底色。从基本、普通、细致的生活着眼,进入实在生活之中的文字才更加令人信服,不故弄玄虚、掩人耳目地制造悬疑的叙述才更加耐人咀嚼。这样的文学,才会有绵延不绝的艺术力量。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作家价值观、生活观、美学观的问题。对细部的迷恋和重视,至少说明这个作家回到了具体的事物,回到了事物的本体,回到生活的原点,没有凌空蹈虚般凌驾在基本的“生活流”之上。在一定程度上讲,细节也是作家聚焦生活和人心不可或缺、意味深长的重要元素。虽然在文学叙事中,细节也常常被一些作家忽视,代之以“心理流”“意识流”,但是这些同样离不开人性、人情外化时的心理场景。只要有情景和情境,便无法离开细节的存在。

  人人都在生活,在每一位行路者的旅途中,最终留下的都是镌刻自己独特感知的鲜明印记。谁能够发现一种富于个性的细微声音,谁能感受到一个普通心灵的内在质地,谁就有可能展现出一种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的大手笔。这是一种能剔除杂质的目光,这种目光可能洞开一片新的天地;这还是一种大音希声,这种声音能传达细节的氛围和气息;这也是一种大象无形的抚摸,这种抚摸会在一种事物上感知大千世界、万物众生。如是,作家的写作就不会有细小和琐屑之嫌。世界就是由无数琐碎的事物构成,作家点石成金般的才华、心智和良知,与现实生活中无数细小的东西连缀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张力场。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充满鲜活细节的作品,都与作家对生活的感情和挚爱密切相关,那些令人难忘的细节,总是植根于作家自己对生活的体味。他们能够在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生活迷雾里,把握住常人忽略的东西,从而让作品产生巨大的审美张力和艺术引力。重视、崇尚细部和细节的作家,总是用极其节制的词语、句式和语调,细腻、绵密地记录生活的片段,并在字里行间埋藏下“空缺”和“留白”,延宕出蕴涵丰厚的开放式文本空间。这些都给予读者更大的文本阐释的可能性。

  细节往往是作家提炼生活经验、感悟世界时灵光乍现的精彩时刻

  发现生活的细节,书写精彩的细节,需要的是一个作家的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发掘或提炼细部的光芒,平常心是一种大境界。那是一种不刻意的叙述心境或者写作心态,修炼出阅尽人间生命万象之后的坦然、坦荡和虔诚。可以相信,任何好的细部书写和叙述,都从这样的叙事心态出发。其实,这也是考验每一位作家、艺术家的哲学问题。无论是叙事性文本,还是影视创作,莫不如此。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在电影创作中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即让生活自身呈现,他愿将摄像机固定在与人一样的高度,让镜头处在一个倾听者的正面位置,放大、拉近,并直抵情景的细部。而且,他不会用任何不礼貌的角度来拍摄自己的人物,永远选择平视或仰视,而不是俯拍。因此,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散发着日常生活的芳香,有对人的充分尊重,有平等、庄严和宽广,质朴和细腻中还弥漫着诗意和忧伤。这也是一个逼近细节的明智选择。唯有平等面对表现对象,聚焦细部,才能够在修辞中凸显出对生活的细致勘察与宽容情怀。

  现在看,小说真正的现代性诉求,更多是通过叙事发现或呈现生活的逻辑,运用写实方法尽可能地回到对生活本身的深描来实现。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采取的是简洁、富有坚实质地、呈现经验的叙事策略,并将之蓄积成细节的洪流。近五十万字的篇幅,有着如水般流淌的生活细节,表现一个村落的情感、风俗、文化、人心的迁移与沧桑。这么一部不分章节、汪洋恣肆的长篇小说,有众多的人物,数不清的日常生活琐事,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细部、细节。若从叙述视点、叙述结构、叙述语言即文体的角度分析《秦腔》,小说叙事几乎没有高潮和结局,既没有主要人物,也没有叙事主线,更无须依靠情节推动叙述,但看上去有条不紊、浑然一体,一切都是生活自然的流淌。这得益于作家从生活本身出发,真正做到外拙内秀、见微知著,“润物细无声”。

  可见,细节并非作家叙事的炫技,而往往是作家提炼生活经验、感悟世界时灵光乍现的精彩时刻。它可能会在作品中刮起情感的旋风或心灵的风暴,也可能让人物或故事获得闲适而平静的时光。

  近来,我们的社会生活着力倡导“人间烟火气”。实质上,这是对现实世界、人性的充分尊重,也是重视人的本体存在价值的表现。可以说,浓厚的烟火气里,必然隐含着生动的生活细节等待作家去发掘。因此,叙事作品如何实现升华并超越现实本身,就成为进一步强化文学性诸多维度的关键所在。文学叙事的厚度、力度和深度也由此而出,展现着现实的本色和生活的本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作家写作发生与社会主义文学生产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273〕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023年06月28日 14版)

192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