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把传统文化种子播撒在人们心田

2023-06-21 10:44 光明网-《光明日报》   张悦鑫  阅读:3419 

  作者:梁田(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

  “背《满江红》免费游岳庙”“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近一段时间,“背经典免门票”活动逐渐在文旅市场掀起一股热潮。多个景区陆续推出相关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打卡体验。其中,更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出现在打卡队列中。

  正如一些家长所说,免票不是最重要的,通过参与打卡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由此引导孩子们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以中华古典诗文为例,不少传世名篇与怡人风光、名胜古迹相互成就,不仅是文学经典,也包含很多历史、地理、人文知识。时至今日,这些名篇佳作并未因历史的冲刷而失去自身光辉,而是历久弥新,越发彰显出永恒而独特的魅力。弘扬中华古典诗文,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从这个层面讲,“背经典免门票”活动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药引”,寓教于旅、寓教于行,进而唤起人们走入典籍、欣赏传统之美的浓厚兴趣。而且,对于游客而言,背诵经典赢得免费门票,有利于增强体验感、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实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文化自信由内而发,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会在心中悄然播下。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任务。“背经典免门票”活动既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基于此,笔者认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更多春风化雨的举措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人们心田。

  首先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大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年轻人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等各领域。尤其要依托多样化传统文化兴趣班,通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等,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尤其要依托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等,教育引导高校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过程中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要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这要求我们,通过有力措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在全社会形成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可看、可感、可触摸,比如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带动全民重温经典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通过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举办各种展览、展示带观众来一次时空穿梭,在一眼万年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通过号召各地推出传统文化专题研学旅游,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遥远的国家记忆。另一方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嵌入社会各层面,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以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城市气质,避免千城一面;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激活村中“诗书传家”“耕读持家”等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此外,充分利用节日、节气、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通过传统文化展演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都有利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风吹进寻常百姓家,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魅力、中国好形象。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1日 13版)

283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