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潍坊6月12日电 题:“吉他小镇”里的“洋总监”:用乐器连接世界
作者 吕妍 刘宁宁
最近,来自阿根廷的音乐人朱利安·加西亚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的“吉他小镇”鄌郚镇“解锁”了一个新身份——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他告诉记者,很高兴能在中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他感到宾至如归。
6月12日,在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认真检查吉他质量的朱利安·加西亚,不管是外观还是音色,这里生产的每一把吉他都需要经过他把关才能出厂。
“我的主要职责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产品,也让这些好产品能流通全球。”朱利安·加西亚说。
据了解,朱利安·加西亚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在南美地区小有名气。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昌韵达公司出品的吉他,上手一试后,发现吉他质量不错,但他认为,有些细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他和生产厂家谈了自己的意见,获得厂家的高度认可,由此为他来到中国埋下“种子”。
图为朱利安·加西亚在检查制作中的吉他。 昌乐县委宣传部供图为确保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经过多次协调交流,昌韵达公司不远万里将朱利安·加西亚邀请到中国,他的到来也让该公司产品的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经理张隆纲表示,针对公司生产现状,朱利安·加西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如在质量检测方面“上新”质检设备;在产品品种上,根据国际市场特点更新产品,生产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国外市场需要的产品。“在朱利安·加西亚的帮助下,我们公司的国外订单明显增多。”
来到潍坊昌乐后,朱利安·加西亚接触到了更多吉他产品,也见识了当地人的创新精神,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许多国外乐手使用的鄌郚吉他,竟然都出自当地农民之手。
朱利安·加西亚向记者介绍说,做一把吉他有七大工序,包括成型、打磨、喷漆、烘干等,每个大工序下又有一二十个小工序,80%的工序需要手工完成,而在该公司,这些工序大都由当地的农民完成。“我觉得鄌郚制作的吉他品质非常好,弹奏起来很舒服,不管是工厂制作工艺,还是工人技术水平都很高,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朱利安·加西亚说,通过吉他,他认识和了解了鄌郚镇。这座位于中国北方的小镇是一个因吉他而闻名中外的特色产业小镇,被誉为“中国电声乐器基地”。
昌乐县乐器行业协会第一书记王永德介绍,鄌郚镇的乐器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乐器生产及乐器配件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8家,其中22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乐器产品包括电吉他、木吉他、电贝司、尤克里里、班卓、曼陀铃等8大系列近400个花色品种,形成年产各类乐器成品200万把、乐器配件500万套的产能,乐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人民币,其电吉他出口产量占据中国出口总量的40%以上,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利安·加西亚表示,未来,他希望能从学好中文入手,接触到更丰富的中国文化,通过精益求精地监管,帮助“中国造”乐器实现精益化生产,走进更多国家和地区,用乐器连接世界。(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