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颜维琦 苏雁 陆健 孟歆迪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武鹭帅
刘欣然每天都要“跨省”。早上7点半,她如常来到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客运中心,登上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地铁林场站的公交车,抵达林场站后再转乘10分钟地铁,即达公司楼下。在来安县,与刘欣然路线大体一致的“跨省族”每天不下5000人次。
“我现在每天通勤成本也就10来块钱。‘跨省公交’开通前,大巴单趟就要15块钱,一个月通勤成本接近1000块,实在是‘压力山大’。”窗外掠过两省的风景,车辆驶离似有似无的省界,在刘欣然心里,安徽与江苏早已没有了“界线”。
如今,随着滁宁城际铁路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刘欣然心里又有了新盼头,那就是乘城铁去南京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跨省?小事一桩!”刘欣然笑着告诉记者。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当前,“公路上的长三角”“轨道上的长三角”“航道上的长三角”越织越密,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一家人”串起门来更加便利。
“溜溜达达就来了一次‘跨省游’。”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居民陈朵迈过一条横跨元荡湖、长度585米的桥,就来到了上海市青浦区。“群众‘跨界无感’的背后,是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范围涵盖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3年多来,示范区已形成100余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数十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从前,上海和江苏的行政边界非常明显,难免出现“断头路”,尽管打通道路从工程操作层面比较简单,但难的是省域制度不同。为此,上海和江苏水务部门持续沟通协商约3个月,最终形成了一套“制度范本”——《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域项目水务准予行政许可判定书》,并委托上海市青浦区建设单位代建。办理手续时,建设单位只需进一个门、送一套材料、出一个批文。
一张蓝图管全域。今年5月24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在上海发布。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该规划将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提供法定依据。张忠伟介绍,水乡客厅的规划范围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包括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四个镇各一部分,总面积约35.8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制度创新试验田。
一体化疾风劲吹,除了看得见的地缘优势,诸多“看不见”的壁垒正在被打破。“汾湖人常说,‘五分钟走遍江浙沪’。区位优势固然重要,然而当前随着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跨城就医、入学、住房等‘刚需’也不再是难题,这对我们引来人才、留住人才帮助很大。”位于江苏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的永鼎光电子公司总经理李鑫表示。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迈向更高质量,“一地六县”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一地”是指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白茅岭农场),“六县”是指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以及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广德市。当前,安徽广德、郎溪与江苏溧阳已累计推出“跨省通办”事项114个,涵盖企业开办、新生儿入户等高频服务事项。在寻求一体化“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协同红利”被不断释放。
“我们就是冲着‘一地六县’来的!”广德经开区三家企业——诺达佳智能制造、鼎为光电、威灏光电,今年抱团从苏州而来,同时落户广德。三家企业互为上下游,各自老板也是多年好友,这次他们每户投资5亿元、各占地50亩,准备在广德大干一场。“‘一地六县’这块金字招牌,是广德发展最大的‘势’。”广德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王翠如是说。
交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教育医疗一体化……一体化,已经深深融入长三角,折射出共建共享的力度、速度与温度。
“受益最多的还是学生。”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校长王佳晨告诉记者,合作办学以来,在浙江嘉善的学生们不仅能享受上海高校的专项奖学金,还能和上海高校老师面对面交流,感受名校风采。“上海理工大学重视科创教育的基因,也传承到了我们这样一所上海市外的学校。”王佳晨说,学校开设了3D打印课,每个学期学生们都会带着任务到嘉善县多个高新科技企业进行研学,“长三角一体化的风,吹到了嘉善,落在了孩子们身上,成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迈向更高质量的今天,一市三省攥指成拳,变“加法”为“乘法”,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让更多要素在这方热土充分涌流。
听!风从海上来。看!潮涌长三角。长三角,正加速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的“增长极”“样板间”和“新高地”!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