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蒯卫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地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提炼的。
一要强化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特别是受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一些学生存在漠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忽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现象。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一个抛弃或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而红色歌曲是记录广大劳动人民和无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浴血抗争,将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封建社会发展建设成今天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动史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精神号召力,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时过境迁,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吟唱红色歌曲时,我们仍然可以从那激昂奋进的旋律、简单质朴的歌词、撼人心魄的气势中感受到振奋人心的力量,感受到革命先辈和质朴的劳动人民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勇气,感受到他们对建设新中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期待。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要建构学生红色文化内容体系。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之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实际行动三者相一致;积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之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加强道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之自觉追求共产主义崇高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境界。
事实上,红色音乐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义务教育阶段,鉴于学生本身阅历不足、难以共情的情况,红色音乐的教学应当与红色历史教育结合起来,给予其具体的环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构建起红色文化内容体系,以史会乐、以乐悟史,在历史与音乐的双向互动中滋养爱国情怀,感受红色精神。
三要深挖理论精讲与实践拓展。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渠道。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接触和感知红色文化理论前沿问题,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循循善诱的文化理论探讨中,各抒己见的思想文化碰撞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红色音乐教育绝不是一个孤单、断裂、片面的环节,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环节相互联系形成合力,方能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发挥美育作用。而社会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践教学,更能有利于将红色文化理论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于2022年4月颁布以来,目前已经进入到具体教材修订阶段,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红色音乐文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传承的任务也突显出来,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践行。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7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