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湿地良田 一碧相连——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29 08:34 光明网-《光明日报》   袁晴  阅读:3466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季雅宁

  郁郁葱葱的苔草塔头,形似一个个绿色的小馒头,成群结队的鸟儿在芦苇丛中盘旋,河流泡沼星罗棋布,鹤鹭翔集唳鸣九霄。行走在三江平原,风景如画的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犹如一颗颗明珠,闪耀在龙江大地。湿地不远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万顷黑土沃野。田地里,新播的种子已萌发,湿地与良田,一碧相连。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因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得名。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湿地集中分布区,也是丹顶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重要迁徙停歇地。

  昔日“北大荒”今朝“大粮仓”。历史上,三江平原的开发曾为满足国家粮食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长期的农业开垦和水利工程建设,使湿地面积逐渐萎缩,由此引发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土流失加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生态功能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全面加强,三江平原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呈现出“堤内北大荒、堤外北大仓”的景象。

湿地良田 一碧相连——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双鸭山市饶河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风貌。国徽摄/光明图片

  保护与修复相辅相成

  “咕咕咕——”一只体态隽秀、腿喙皆黑、翼羽雪白的鸟儿,从苇草丛中腾空而起,形若琵琶的喙与修长的脖颈连成直线,展开双翅,姿态优雅地向前飞去。

  “快看,那是白琵鹭,又称‘飞鸟美人’,现下正值繁育期,这些年非常多见。”在双鸭山市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鑫指着天空中的飞鸟向记者介绍。

  5月下旬的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高云淡,苔草青青,路两侧突然窜出的野鸡常与行人不期而遇。

  而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闯田”——低洼的沼泽地中间开一条沟渠,将水排出后,种上庄稼,成为田地。由于地势低洼、易涝,常常“十年九不收”。

  近年来,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国投资金和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开展退耕还湿及生态修复工作,退耕面积达2万余亩。随着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保护区快速向着三江平原原始沼泽草甸还原。“保护区每年白琵鹭的繁育量在500只左右,占全国繁育总量的30%,集群总数最高达1200只,超过全球总量的4%。宝清县因此被称为‘中国白琵鹭之乡’。”李鑫语气中带着自豪。

  作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早,也是最早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最早进行湿地立法的省份。“早在1998年,我省便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全面停止开垦湿地,抢救性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林草局湿地管理处处长刘龙海介绍,2003年,黑龙江省率先出台湿地法规,率先发布湿地名录,为依法保护湿地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退耕还湿、恢复湿地资源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三江平原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

  在全面实施禁捕禁牧的宝清县东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护科科长王强和科研科副科长柳旭驾车巡护保护区。行至一片空地,王强停下车介绍:“之前这些地方都是小棚子,间隔百米就有一个,都是附近种地、打鱼和放牧的农民搭建的。现在,全清理干净了。”

  “2017年,针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国家开展了清理整治的‘绿盾’行动。俺们几个人,在半个月时间内就把涉及保护区的416个点位全部核查完毕。”王强回忆。

  高效率得益于背后多年的付出。长达70公里的巡护路,18年间,王强走过将近万遍,每个点位都心中有数,同事们都称他为湿地里的“活地图”。“2004年,保护区刚成立那会儿,经常与毁湿者打‘游击战’。”王强说,这些年,随着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完善,特别是湿地保护法的出台,加上科普宣传,周边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捕鱼猎鸟、“拱地头”现象很少见了。王强还是习惯性每天都来走走,他说,眼见着湿地内水系连通了,植被恢复了,鸟越来越多,心里舒坦。

  “抢救性保护后,表面看起来已经恢复的湿地,其功能性还未发挥。这些年,我们的科研重心主要放在湿地功能性提升上。与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本底资源调查、湿地恢复等项目,对湿地进行功能性恢复,以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抚远市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赵琬婧介绍。

  “环境好不好,鹤先知。前些天在巡护路上观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这在我们湿地可是首次出现!还有1600多只大天鹅哩!”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贾晓平喜滋滋地说,“那心情,就连鞋里倒灌进冰凉刺骨的江水都不觉得冷!”

  鸟声与民生相伴相生

  周末的佳木斯市富锦国家湿地公园里,游人坐船穿行于芦苇荡间,微风吹动水面,漾起阵阵碧波。

  “我们湿地里,鸟可多了,有白枕鹤、白琵鹭、苍鹭……”船夫李长吉给游客当起了导游。皮肤黝黑,声音略带沙哑,在湿地工作十多年,对于这里的花草鱼鸟,他再熟悉不过。

湿地良田 一碧相连——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开展东方白鹳环志工作。资料图片

  “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湿吃湿嘛。打小在这附近村里长大,早些年,经常到这儿捕鱼、抓鸟。为了多打粮,不少人在湿地里开荒,我也跟着开了100来亩。”李长吉坦言,刚开始听说退耕还湿时,他不乐意,“收成不咋好,但有点是点啊”。

  虽然不理解,但在工作人员的宣传劝说下,李长吉还是退了地。湿地公园开放后,他受聘在这里打工,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退耕还湿后,我们给周边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有管护员、电瓶车司机等固定用工,也有在旅游旺季招募的季节性临时用工。一方面为了调动他们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周永青说。

  在湿地公园里,有个造型别致的观鸟屋。“这种百叶窗的设计就是亲近自然,鸟在外面看不见里面观鸟的人,最大限度避免游人惊扰到鸟。”望着远方,李长吉感慨道,“这片地不仅是我们的家,也是鸟儿们的家。”

  在宝清县东升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也让附近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宝清县北岗村村民黄敬波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家的1000多亩地与保护区堤坝一道之隔,这几天,刚刚播种完。

  “我家种的旱田,最怕春旱秋涝,听保护区的人给我们讲,湿地里的‘塔头甸子’,像‘超级海绵’一样,丰水期吸收水分、枯水期释放水分,连片的塔头就像小水库一样,可以调节小气候,减少大旱大涝,帮助我们多打粮。”黄敬波说,这几年,他了解了湿地的作用,春耕时用过的农药瓶子开始有意识回收,减少对湿地的污染。

  东北林业大学于洪贤教授表示,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内小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而保护区附近的耕地则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强化生态保护,两者是互利的。未来,应大力引导保护区内和附近的农田发展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俺家15亩地种的是玉米。这啊,是给保护区候鸟留的‘口粮田’!”宝清县七星河乡东辉村村民李瑞海向记者介绍。“头些年,种田辛苦不算啥,最怕鸟吃庄稼。头回看见有鸟来我家地里时还挺惊讶,后来越来越多的鸟老来偷吃,影响收成,我总想把它们赶走。”

  由于候鸟的觅食路线相对比较固定,在刚开春、未化冻的时节,常有候鸟来到李瑞海家的耕地觅食。为此,湿地管理局以“生态补偿”的方式,与李瑞海签订合同,按照市场价收购粮食,秋季不收地。

  “整片地不用收,省了俺不少机械费。每天听到鸟叫还怪好听的。”李瑞海咧嘴一笑。

  既要听鸟声,也要顾民生。当前,三江平原各湿地保护区通过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区共建共管和生态效益补偿等方式,提高周边村民的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

  “嗡嗡嗡……”在饶河县森川林场的一处民房里,一排排蜂箱整齐摆放,蜜蜂在蜂箱外飞舞。

  今年是邹建新养蜂的第19个年头,夏天他把蜂箱放到山林里采集椴树蜜,到了秋天下山后,他再把蜂箱挪到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周边去。

湿地良田 一碧相连——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丹顶鹤。资料图片

  “湿地里像毛水苏、益母草、薄荷、香青兰等植物,可以作为秋季的补充蜜源和粉源。”邹建新说,这些补给,能为第二年春季黑蜂繁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黑蜂而言,一年之计在于‘秋’,秋天养好了,第二年开春出窖后蜂群就壮实、成活率高。”

  双鸭山饶河县生态资源丰富,南部与完达山脉相环抱,北部与三江平原相依托,乌苏里江在县内穿流而过,拥有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饶河县东北黑蜂蜜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湿地在发挥其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经济效益,我们也正在积极探索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利用。”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韩生根说。

  在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的蜜粉源植物培养基地,一栋栋大棚里,栽植着十几种示范苗木花卉。“这些都是专家对湿地原生蜜粉源植物进行分析和筛选后,挑选出的科学、适宜的品种,先示范种植,后续可大面积推广。”韩生根说,“既修复了湿地,改善了生态,又能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壮大,可谓一根甘蔗两头甜。”

  在宝清县七星河乡东强村,村民卢序安正在打扫自家民宿,为接下来的旅游旺季作准备。

  “家里三间房,我跟老伴住一间,闲置的两间湿地管理局免费给改造成了民宿,电视、wifi,还有独立卫生间,都是他们给换的。但挣的钱,归俺们自己。”除了开民宿,卢序安还在管理局开办的采摘园当管理员。“俺家还有四垧地,种地、民宿再加上打工,七零八碎加起来,收入比以前高出一截哩!”卢序安说。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优先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区内旅游,区外配套,管理局将生态旅游综合服务区选在离保护区最近的东强村,设置了农产品展示厅、餐饮住宿服务中心和民宿体验区,打造了集旅游接待、住宿、餐饮、会议、团建、采摘、民宿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娱乐综合度假区。通过整租和合作的方式,带动村民经营民宿。“靠着湿地,不仅能看到风景,还能带来‘钱’景,俺们都借了湿地的光了。”卢序安和儿子打电话闲谈。

  “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在保证生态特征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适当开展以科普研学、生态观光为主的文化游、研学游,坚持生态教育为主、旅游收入为辅,努力让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两者相得益彰。”双鸭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文宝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05版)

194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