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合成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肉”-中新网

2023-05-22 09:52 中国新闻网   田博群  阅读:4986 

  中新社杭州5月16日电 (童笑雨 柯溢能)5月16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下称“浙大”)获悉,该校细胞培养鱼肉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成功合成中国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未来,在3D打印的仿生结构中“长”出的鱼肉或能量产,走上餐桌。

  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最有潜力解决未来人类餐桌肉品和蛋白供应难题,减少人工养殖肉类动物对水资源、土地资源高度依赖的技术之一。用细胞培养鱼肉,本质上是动物干细胞在体外进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

  为“复刻”鱼肉,科研人员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从大黄鱼上分离出肌肉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作为细胞培养鱼肉的“种子”,培养基则是“土壤”,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养分。

  研究发现,脂肪干细胞虽然能在培养基中较好增殖分化,但作为肉质的主要成分,肌肉细胞到体外培养却困难重重。

  浙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军和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晓通过研究,找到两条影响肌肉生成的信号通路,研究团队则通过对培养基的成分调整,提高了成肌细胞的分化效率。

  随着肌肉细胞的生长、分化,越来越多的鱼肉产生,但此时的鱼肉还只是“肉泥”,怎么把鱼肉搭建起来?

  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徐恩波通过构建生鱼块数字化结构模型,打印支架,模拟天然鱼肌肉组织。肌肉细胞会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形成三维培养肌纤维束,产生类似自然鱼肉的结构和纹路。

  17天就能长成,它到底是不是一块鱼肉?味腥、色白、质弹,在该校实验室中可以看到,这款细胞培养的大黄鱼肉与自然鱼肉别无二致。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培养鱼排的外形,并对其中细胞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比例、硬度、弹性等特征与真实大黄鱼的肌肉组织进行对比研究。

  “从这些指标看,两者十分相似。”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主任刘东红说,这将为未来开展不同鱼类乃至其他经济动物的细胞培养获取优质蛋白提供新的思路。

  培养基是细胞培养肉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成本控制环节。目前,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陈启和筛选得到低血清的基础培养基,大大降低成本,为将来大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至于细胞培养鱼肉能否上餐桌,刘东红表示,还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性评估,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深化,它一定能在可见的未来实现批量生产。(完) 【编辑:田博群】

309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