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5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是中国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因道路交通伤害导致最终死亡的原因中,大部分为头部损伤,这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未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导致儿童头部首先碰撞到车内部件有一定的关系。
13日,“迎六一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在行动”活动启动,包括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伤害预防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完成培训,成为儿童乘客安全(CPST)认证技术师。他们将与全国已受训的118名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共同参与儿童乘车安全教育,宣传儿童乘客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据悉,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静安华童伤害预防科研信息咨询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共同开展。
要实现安全座椅的保护作用,必须确保正确选择、安装和使用与儿童年龄身高相符的约束装置。 上海静安华童伤害预防科研信息咨询中心供图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此次选派了来自一线的8名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医务社工参加培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生郑继翠,也是一名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导师。这位医生回忆起前不久发生的一次交通事故:妈妈抱着不到半岁的婴儿坐在小汽车后排,两车相撞时孩子从母亲怀中飞出,直接跌落到前排座位上、头部着地,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脑挫裂伤、双侧大脑多发骨折。“当时的车速并不算太快,就在正常的40——50公里/小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当时孩子是使用了儿童安全座椅而不是被家长抱在怀里,那么这一事故就能避免。”郑医生说道,“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希望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希望能从源头预防、减少威胁儿童生命的创伤发生,呵护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设立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的相关法律。国际研究早已证明,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如果车内的婴幼儿乘客正确使用了与其年龄身高相符的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婴儿乘客的死亡风险可降低70%,幼儿乘客的死亡风险可降低54%——80%。从2015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积极发动医务人员参与“儿童乘客安全认证技术师”培训,通过了解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规、儿童乘客、车辆和不同安全座椅的特点等专业知识,增强儿童乘车安全意识,并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过儿童乘车安全的专业培训。
2021年6月,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保护”专章中明确规定,家长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以防止未成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至此,出行时为儿童乘客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成为法律要求的家长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曾接诊的一位6岁患者的车祸经历令人心痛,他坐在驾驶员后面的座位,未系安全带,车辆与对面的车发生了“T”型碰撞事故,当时车速为80km/h,驾驶员父亲当场死亡,该患者飞出车外,头部受伤,虽经历抢救但从此没有清醒过来,同乘的外婆怀抱弟弟同样飞出车外、身负重伤。如果当时两名儿童使用了安全座椅,受到伤害的概率将大幅降低。
上海静安华童伤害预防科研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崔民彦当日对记者说,近期,该机构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数百名家长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家长对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知识了解度仍需提升。超过一半(55.33%)的家庭虽购买了儿童安全座椅,但当时开车送孩子就医时没有使用;同时有超过25%的家庭未配备安全座椅。
要实现安全座椅的保护作用,必须确保正确选择、安装和使用与儿童年龄身高相符的约束装置。如果使用错误,安全座椅不仅无法保护儿童乘客,还可能对儿童乘客造成伤害。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与正确使用的认知亟待提高。
崔民彦指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是儿童乘客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也是不断培训儿童乘客安全(CPS)认证技术师的意义所在。(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