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微影像也能承担大主题

2023-03-15 15:08 光明网-《光明日报》   孙宗鹤  阅读:3355 

  【影视锐评】

  作者:马好(影视制作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理论传播学与传播史博士生)

  当前,微短剧、微综艺、微纪录片等“微”体量的影视作品逐渐走进观众视野,“短平快”的发展趋势将平台与市场引入了竞争新赛道,也为受众带来了视听新体验。站在加速发展的风口,微体量影视作品需要扬长避短,既要以轻体量、短篇幅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又要避免低门槛、低成本带来的粗制滥造,营造出“小而精”的观看体验。

  对于受众而言,微体量的影视作品更加贴合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特点。通过移动终端、竖屏模式,这种微表达获得了更多观众青睐。一方面,相较于1~2小时的长视频,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时长的微影像更容易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填充受众步履匆匆的缝隙。另一方面,受时长所限,微体量的影视内容起承转合紧凑、故事背景简明。相较于传统综艺节目、影视剧、纪录片容易出现内容注水、情节冗余的问题,微影像更符合当前用户的观看偏好。如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将东西方文明交融碰撞的宏大主题展示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在历史文化题材中探索突破,让纪录片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场景化综艺《毛雪汪》撷取朋友间真实的相处、有趣的瞬间,篇幅不长却将日常生活中的小幸福和小温暖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治愈的力量。

  对于平台而言,微体量影视作品投入成本较低,收益周期较短,定制化优势更突显,这一新形式带来了新机遇,而如何深耕这片“蓝海”、发挥“微”优势成了大家面临的新课题。短视频平台近年来崛起,已经让大量用户习惯了竖屏浏览模式和简短内容篇幅。在平台自制内容方面,向微短剧、微视频、微纪录片倾斜,让优质而专业的微作品成为短视频平台受众的新选择。而长视频平台在内容制作、精品打造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与厚重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如何由长向短变道、适应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成为他们探索的新方向。例如,腾讯视频的“十分剧场”、芒果TV的“大芒计划”等推出,让微短剧、微综艺、微纪录片更好地在长视频平台发声。在长短视频平台的激烈比拼之外,微体量影视作品也成为主流媒体的新尝试,央视频《花young新生活》融合直播与微综艺形式,拓展文旅消费新模式,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的微综艺《文宝要出道》从文物出发,吸引受众从线上观看到线下走进展馆,宣传本地文旅资源。

  当前,微体量影视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从选题上看,部分作品存在立意与格调不高的问题,为了博取观众眼球,出现拜金、猎奇、庸俗、暴力等负面内容,难以对观众形成正向的价值引领。微表达适应了碎片化的需求,但碎片化与思想深度之间如何才能达到平衡,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从制作上看,成本门槛较低、制作周期较短,让粗制滥造有机可乘。内容空洞、缺乏逻辑、演技生涩、原创匮乏等问题屡见不鲜,很多作品只“微”不“精”,距离大众选择、主流审美的标准相去甚远。

  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创新路径与模式的外壳下,微体量影视创作需要打磨更有品质、接地气的内容内核。一方面,微体量影视作品应面向现实,摆脱单纯猎奇的剑走偏锋,向精品化、实用化方向发展。例如,知乎基于平台的热门话题,推出了《荒野会谈》等微综艺,精准切中了青年群体的关注热点,引发他们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另一方面,微体量影视作品需承载正面导向与价值引领,探索小体量如何讲述大主题的有效路径。例如,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一集一字,以诙谐的动画与讲解,探寻汉字来源以及中华文明的智慧。微短剧《“老懒”“老赖”脱贫记》等作品,则以短篇幅诠释乡村振兴等宏大主题,弘扬主流价值。这些创新探索虽体量浓缩,匠心却不打折扣,用原创力与引领力强化内容核心,同样可以把新时代新风貌讲得透彻、讲出温度。

  微体量影视作品的形态和类型仍处于发展演进之中。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类型如何发展,都需要进行更加精致深刻有内涵的微表达。做到微而精、微而美、微而实,点点微光便可点燃火种,汇聚成焰,为行业乃至社会注入更多温暖力量。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5日 15版)

273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