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书话】
作者:刘秀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论哲学与社会发展》 刘秀萍 辑录并手书 天津人民出版社
古往今来,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有讲求个人道德践履的哲学,有叩问生命体验的哲学,有寻求救赎之途的哲学,有追求“绝对真理”的哲学……而马克思的哲学与众不同,比较而言,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普通民众的哲学和“改变世界”的哲学。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哲学家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评价等方面,马克思著述中有大量精辟的论述,辑录起来构成一幅深邃而斑斓的哲学图景。
“唐代楷书”集历代楷书之大成,一时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犹如万花红紫,竞相绽放,但无不以尊崇法度为艺术规范和审美标准,特别是经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垂范后世的作品的弘扬,成为中文楷体书写的典型样式和基本品型。深邃的哲学之思以精美的“唐楷”书写出来,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会呈现出别样的效果。
我多年从事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研究,有多部著述行世,近来围绕“哲学与社会发展”专题辑录马克思若干论断,特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精辟而又不为大众熟悉的段落,来展现马克思一生基于这一主题所进行的思考和论证。同时,我一直保持着对书法的喜爱。虽然没有什么童子功,但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断断续续地对书法有所关注和涉猎,并且力求达致专业层面。2019年年初,在数年临习欧体、颜体、魏碑、赵体楷书和行书等书体的基础上,我开始了小楷的练习,主要临习《灵飞经》《唐人写经》和《道德经》等。经过一年半的集中练习之后,我决定以小楷书法的形式来呈现马克思的哲学思考。
当然,这部作品的创意更直接受到已故的北京大学哲学系张世英教授《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张世英书法集》的启发。张先生是著名的黑格尔研究专家,是我一直仰慕的“真教授”。2018年秋,当在北大哲学系工作的丈夫把张先生书法集出版的信息传给我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同时也产生了把书法技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做一点事情的想法。
马克思的著述卷帙浩繁,加之我对书写篇幅的考量,本书最终所辑录的只涉及《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科伦日报〉第179号的社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第一卷和《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共16部(篇)马克思文本。我从中整理出35个段落共12000余字来进行书写。
我自知在哲学研究上无法企及张世英先生的成就和名望,书法功夫也还需日后经年的修炼。但幸运的是,将深邃的哲理付诸精妙的书法作品的构想,拉近了我和先生志趣上的距离。所不同的是,先生的作品是大气磅礴的颜体,而我是用小楷的形式来创作;先生是把哲理名句写成大字条幅,日积月累,最后结集成册,我则主要是用蝇头小楷大段地摘录马克思的若干论述,在2020年暑假到2021年3月共8个多月的时间里集中完成作品;先生的作品每一页都独立成篇,启发人们从哲理名句去体悟中西哲学的精神,而我采用的是通贯书写的方式,意在把我对马克思关于哲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从整体上传达给读者。
在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之后,我的工作大致分以下几步来推进:首先是以自己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脉络的把握从马克思的著述里寻找文本,将其编辑成简体汉字文字稿;然后,把这些段落转换成合乎传统书法所用的繁体字,并打印出来;最后,综合考虑书写形式并进行书法创作(比如,一些段落是由马克思原文中隔开的部分集结而成的,在书写中做了空一格的处理;考虑到书法作品不便写标点符号,我对马克思原文中括号里面的部分做了字体小一号的处理)。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者和中国传统书法的爱好者,我愿这部作品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作出一点贡献。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6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