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健全服务体系为稳就业“搭桥铺路”

2023-02-12 13:44 光明网-《光明日报》   邱晓琴  阅读:3294 

  【民生观察】

  作者:刘燕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针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的促进就业目标。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创造相应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必要条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造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各生产要素的决定性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劳动力向空间更大、收入更高的产业转移创造条件;有助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更多的城镇就业机会并有效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质量。

  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将为实现就业目标奠定物质基础。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6.6%,带动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长1054万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长远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就业需求的角度看,在未来15年,我国每年仍有大量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转移劳动力需要在城镇就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实现就业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为扩大就业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互联网、大数据打破了传统就业的时空限制,形成了新的就业生态。智慧工厂、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生产服务方式不断涌现,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商务数据分析师、网约配送员等新职业层出不穷。努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应从平台企业和新形态就业者的实际出发,抓紧研究制订鼓励和支持平台企业吸纳就业,开展培训,享受就业、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特点制定工作时间、职业安全、劳动报酬等劳动标准,并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实现就业目标提供了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每年全国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输送数以千万计毕业生,继续教育为各行各业培训上亿人次,技能劳动者数量突破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造了基本条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数字技术、医疗护理等学科专业。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致力于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就业工作总的遵循。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在制定财政、货币等重大政策时,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就业质量、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在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时,把就业指标作为调控的依据;推动财政、货币、产业等经济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加快制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指标衡量体系和效果评估体系。

  此外,要加快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兜牢帮扶救助底线,落实落细就业政策。我国应加快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标准化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着重强化对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创业支持;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的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掌上劳动保障服务;着重对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扶持和兜底保障。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9日 15版)

306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