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光荣使命 续写英雄故事
——写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面前呈现一派繁忙却井井有条的景象。
这里是全国首家实现“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并在运行发展中探索建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48小时刑事速裁、未成年案件一站式办理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警察节,我们不放假。”民警笑着告诉记者。的确,记者没有感受到“过节”的气氛,只见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收押看管、安全检查、医疗体检、嫌疑人标准化信息采集比对、电子数据采集分析……“我们要以全方位保障实现案件高效办理、以全标准运行实现安全规范办理。”民警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他们的使命。
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前,他们已圆满完成6万余名嫌疑人的审查任务,搭建起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枢纽的政法协同、法律监督、诉讼保障平台。他们用实在的成绩为自己送上了最好的“节日礼物”。
使命光荣责任在肩,为民服务初心如磐。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中国人民警察担任着神圣职责,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及财产安全,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千锤百炼赴实战
“一路走四季,十里不同天”“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夏季穿棉袄”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
他们守护的是国道109线(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181公里路段,此路段作为西藏陆路“大动脉”,承担着70%的进藏物资和30%的人员运输,但环境恶劣:平均海拔4800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年均7级以上大风天数达200余天,年均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多县交警大队民辅警服从指挥、坚守岗位,克服困难、战天斗地,用赤胆忠心追求着“不能堵、不能断、不能出事故”的目标。“我们誓与蓝天比高度、与草原比宽度、与风沙比坚硬、与白雪比纯洁!”多年来,民辅警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指挥交通、维修故障车、救助群众、安抚情绪、铲冰除雪等工作,守护着过往车辆的安全,让国道109线充满“糌粑香”“甜茶味”。
“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大队长贺丽远从1999年与师傅一起拆除第一枚炸弹到现在,已在危险的排爆前线战斗了20多年。
始终冲锋在前的贺丽远,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拆除全国首例水银爆炸装置,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处置涉爆任务700余次,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每天坚持将爆炸装置拆解步骤在脑海里过100遍,每年就是36000多遍!”贺丽远的工作态度得到同事们的称赞,争相学习。排爆警察都深知——唯有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练就过硬排爆本领,才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
无畏前行铸忠魂
直面歹徒、短兵相接100余次,先后负伤20余次,累计参与破获各类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名……“硬汉”刘亚斌赢得群众赞誉的原因不止于此。
他还是一名信息化破案尖兵,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信息化破案新手段,总结推出多项网上作战、信息化破案技战法,有效提升了打击治理违法犯罪的实战能力;他也创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警民联络群、开展法治课堂,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预防犯罪的能力水平。
“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再苦再累都值得。”带着这样的座右铭,刘亚斌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22年5月7日,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网安大队原三级警长刘亚斌突发疾病不幸牺牲。他曾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荣誉。
中国人民警察节设立以来,这支队伍涌现出太多英雄,他们中的一些人永远地告别了他们所守护的人。“但精神永在,警魂永存!”蔡晓东的同事这样说。
2021年12月4日,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原副队长蔡晓东在缉毒专案抓捕行动中,遭遇毒贩拒捕开枪,冲在最前面的他壮烈牺牲,生命定格在38岁。
抓捕毒贩时激烈枪战、追击堵卡中亡命飙车、乔装打扮下深入虎穴……这不是在影视作品中的镜头,而是蔡晓东的日常生活。
在他最后一次参与抓捕毒贩的行动中,蔡晓东腿部中枪后仍然一边英勇还击,一边继续追捕。同事们对蔡晓东大腿中弹部位进行紧急包扎时,才发现他的右侧胸骨和左腋下还有两处中弹。大家没有听到他痛苦的呻吟,只听到他的询问:“还有兄弟受伤没?”“人抓到了没……”
蔡晓东英勇牺牲后,同事们含泪帮他总结了一份工作“成绩单”:15年来,参与侦办毒品案件247起,参加专项缉毒行动358次,抓获犯罪嫌疑人249人,缴获毒品1609.56公斤,培养带领的32名民警立功受奖……他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做“红色电波”的守护者
“尽管我不认识他们是谁,但我并不认为他们离我很遥远。”每当得知国家安全机关成功破获案件、国安警察立下功劳,付远便为自己的战友感到骄傲。他说:“我身边的战友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我们整支队伍。”
2016年从警的付远,从事国家安全机关电话和网络举报受理工作,这是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岗位。对于人民群众对国安警察的支持,他有着深刻的体会:“老百姓举报的事,大多与他们个人的利益不直接相关。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对国安警察的信任,他们才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非常感谢热心支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每一个人。”
有时接到的举报电话不属于国家安全机关受理范围,付远和同事们依然会耐心给对方解释。“对待每一通电话、每一个网络举报信息,我们都要认真仔细。”付远说,“这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每一位支持我们工作的群众负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量繁复的工作在付远眼里“一点儿不觉得枯燥”。因为保密要求,很多时候,付远和同事们并不知道自己受理的举报线索最终发挥了多大作用,而且越是事关重大的线索,他们能够知道的就越少。“案件侦办部门会告诉我们,线索发挥作用了,仅此而已。”但这些话足以让付远感到无比光荣。
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国家安全部公布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收报人”,付远和与他并肩战斗的同事,从此肩扛更繁重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红色电波”的守护者,他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我们是不可替代的桥梁,一座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力量连接到一起的桥梁。”
扫一扫,观看【中国人民警察节】主题短片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