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出发,各界青年畅抒心声——
挺膺担当,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编者按
“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深情回顾党和人民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征程,鲜明宣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未来。
深情而坚定的话语传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各族干部群众,呼唤着亿万追梦人尤其是新时代青年再接再厉、挺膺担当。广大青年如何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我们特邀四位基层青年党员,在他们的故事里感受昂扬奋发的“青春范儿”、倾听振奋人心的活力乐章。
于洋(右)与同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进行输电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担当”二字重千钧
讲述人: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 刘亮
太燃了!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我激动不已。特别是当听到“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这句深情嘱托时,我更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曾经是一名“橄榄绿”。5年前,武警消防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职能由救火为主向“全灾种”“大应急”拓展,我和队友们也变成了“火焰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职责和使命。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魂犹在。我们深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危急关头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担当”二字重千钧。
刘亮(右)操作舟艇在激流中开展实战救援训练。光明图片
为适应新职能,我和团队潜心钻研,创新高层灭火、冰上救援、紧急避险、专勤训练等20多种实战应用操法,在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中全面推广。
2019年农历小年,我和队友接到救援任务:一人驾车横穿冰冻的水库时,冰层突然断裂,连人带车坠入水中。迅速到达现场后,我穿戴着40公斤重的装备跳下水,不一会儿,浑身就冻僵了。水下能见度特别低,我只好尽力伸展双臂向落水者方向摸索。奋战1个多小时之后,终于将落水者推向水面。
冰下打捞易痉挛、易迷失方向、易窒息,一直是应急救援领域难啃的“硬骨头”。每到冬季,我就带领队员们破冰凿洞,在寒风中试、冰水中练,不断总结经验方法。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连续6年把潜水员培训教练的重任交托给我,我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不负信任。6年来,我已培养出70多名专业骨干。
2022年3月,长春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主动请缨,和6名特勤骨干成立党员突击队,深入长春市首家方舱医院驻点坚守,制定消防方案、布置灭火设施、检查消防通道、规范用电线路、张贴疏散标识……还没来得及休整,我又带队连夜搭建了6个重达1.2吨的负压硬膜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安装医疗器械架70余个。进驻方舱医院50多天,我们不仅是应急救援队、消防宣传队,还是环境消杀队、物资装运队、器械组装队……
2022年9月,我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今年,我有一个小目标:努力提升救援本领,为群众解决困难、减少损失,带来更多希望的曙光。新征程上,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会随时冲上去。
播撒火种润心田
讲述人:延安革命纪念馆一级讲解员 张艳
“党的二十大后我和同事们一起去了延安,重温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战胜世所罕见困难的光辉岁月,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跨年夜,守在电视机旁的我,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时,我深感温暖,深受鼓舞。
我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从小听着革命先烈的故事长大,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难忘16年前,刚刚闯过12万字基础讲解词“背诵大关”的我,正式成为一名讲解员。那一刻,我热血沸腾,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张艳在为游客进行讲解。光明图片
成为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五好讲解员”,是我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充实自己,需要保持身材、训练形体,更需要“因人施讲”,准备不同讲解词,为观众带来最好的讲解体验。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和挑战,我也有过失落沮丧、不知所措的时候。可心中那团不灭的理想信念之火始终照亮着我,指引我奋力前进、笃行不怠。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讲解中,我努力带着观众走进历史伟人的心灵、走进历史事件的内核,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把延安的故事讲活讲好,让延安精神润泽更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田,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我会认真履行新时代赋予文博人的光荣使命,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播撒延安精神的火种,当好红色根脉的守护者。
深夜“听漏”保供水
讲述人:安徽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 张杨
2015年7月,我从安徽建筑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进入合肥供水集团。2018年,我主动报名加入“雷锋精神”听漏队,成为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工作环境从办公室变成了大街小巷,工作装备从电脑变成了听漏仪,工作时间也成了24小时待命。
张杨在夜间听漏.光明图片
为了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听漏工,白天我跟着师傅们出门听漏,学技术、学手艺、学经验;晚上总结白天听到的典型漏点,反复琢磨案例、查阅资料。
为避免白天噪音对听漏的影响,我们的工作一般从晚上10点开始,持续到凌晨两三点钟。每次听漏作业都要步行至少10公里,掀开近40个窨井盖,用手中的听漏棒和听漏仪从放大几百倍的声音中分辨与漏水相关的噪音。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冬天则顶着嗖嗖寒风一路前行。有些难度较大的漏点,我们需要用手持电锤逐个钻孔进行探测,如果遇到双层混凝土地面,钻一个孔就得20来分钟,一连要打10来个孔。两个多小时下来,不但手上磨出了大大小小的水泡,身上也常被摇摆的电锤撞得青一块紫一块。
记得2020年夏天,合肥市董铺水库边有一处大口径管道突发漏水,由于管道埋设深、压力低,漏点探测难度非常大。我和同事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排查,十几天连续作业,钻通了几百个深孔,才发现了一处仅有小拇指粗细的漏点。那一刻,大家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以前,听漏这门技艺通常都是靠老师傅手口相传,培训周期长,培训效果很难评价。2020年,在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谋划设计了安徽省首家管道工实训基地,为听漏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以理论加实操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得到业内高度认可。我们还先后开创了余氯比色法、简易水质法等多种全新听漏方法,联合高校开展了多项听漏新技术专项实验,建立起一套全新听漏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入听漏队以来,我和队员累计检出漏点6000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7000余万吨。正是由于漏点的准确定位,供水管道维修从过去常用的“开膛破肚”变为今天的定点“微创手术”,更好地保障了市民们的用水安全。
跨年夜里,我和队员们还在忙碌着。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我会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把为民服务作为至上荣光,继续为城市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种下沙棘富裕来
讲述人: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军扬
“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我心潮澎湃。一路走来,我对“奋斗创造奇迹”这句话深有体会。
2009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我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在兵团精神耳濡目染下成长的“兵三代”,“奋斗”二字早已在我心底扎根。我从小就梦想着学有所成,回到团场,像父辈们一样建设团场、戍卫边疆。
王军扬在沙棘地采摘沙棘果。光明图片
毕业后,我来到坐落于山地丘陵、荒漠戈壁之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70团。一开始,我在团场农业科做志愿者,认识了沙棘这种让万顷荒野披上绿衣的“神奇植物”。2003年,170团开始试种沙棘,2009年大面积种植。那时候,每年的4、5、10、11月份,全团干部职工齐上阵,战严寒、抗风沙,用十字镐一下下凿开坚硬的戈壁,种下一株株沙棘。2009年到2013年,170团沙棘种植面积增加了2.4万亩,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可是,新的难题出现了——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怎么才能兼顾经济效益?
2012年,团场交给我一项任务:培育能带来经济收益的优质沙棘苗木。我跑遍全国各地调研、找寻,足足用了三年,在47个沙棘品种里筛选出3个最适合的优良品种。为提高育苗成活率,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从嫩枝扦插调整为硬枝扦插,育苗时间从每年七八月调整到四五月……终于,育苗成活率从30%提高到了80%。目前,170团每年出圃沙棘苗800万余株,为职工增收1000万元。
2018年,团场将沙棘地无偿分配给职工,可大家由于找不到销路,对发展沙棘产业信心不足。我便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到全国各地找销路。次年7月,终于找到了和国内沙棘产业领军企业对接的机会,最终赢得了订单。当年合作社就实现人均纯收入3.5万元,服务沙棘种植户260余户。
为了延长产业链,我还与艾康沙棘共同成立了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陆续生产出沙棘果汁、沙棘原浆、沙棘全果冻干粉等16种沙棘产品。去年,我们还在成都成立了品牌管理公司,让170团沙棘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新的一年,看着五万余亩郁郁葱葱的沙棘林,我继续奋斗的信心更足了。只要带领团场职工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任爽、常河、张哲浩、李慧、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芦猛)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