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从亲友到陌生人,陪伴从未缺席——
八成受访青年感受到陪伴弥足珍贵
看见的价值
2023年,《中国青年报》一个老牌栏目“中青视线”以新的姿态与您见面了!作为媒体人,我们始终相信看见的价值:看见国家前行、社会发展、家庭建设、个人成长的足迹;看见公平正义的阳光;看见青年坚忍不拔的担当;看见点点星火的温暖汇聚成炬……重塑可视化全媒体精兵,让我们离您更近,离新闻现场更近。期待与广大读者朋友一起,凝聚看见的力量,跨越时间的湍流,一路向前。
——————————
张甜甜(化名)是2023年考研生,这是她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一年来,她都在居家备考,来自家人“舒心又温馨”的陪伴,给她很多情绪安抚和情感养分。家人间相互照料,连平时很少做饭的甜甜也下厨房,学着给妈妈煮了热汤面和姜汁可乐,这份守护让甜甜对亲情“陪伴”多了一种人生体悟。
这个冬天,家人、朋友、邻居,甚至素不相识的路人,都在陪伴中彼此温暖。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发起调查“这个冬天,谁陪伴在你身边”,就读或毕业于194所高校的4668名青年填答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80.23%的受访青年表示,近段时间以来,越发感受到来自他人陪伴的宝贵,更有81.71%的受访青年期待身边有人陪伴。
陪伴,是最暖心的告白
中青校媒调查中,84.08%的受访青年表示,近段时间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受访青年都得到来自什么人的帮助?调查显示,家人(87.02%)、朋友(75.71%)、同学(61.42%)和老师(59.08%)的比例最高。
此外还有:邻居(25.17%)、同事(23.14%)、医生(16.75%)、社区工作人员(15.85%),快递员(15.53%)、外卖员(14.57%)等。
值得注意的是,28.47%的受访青年曾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21.79%的受访青年得到过陌生网友的帮助。
张静雯今年读大四,为了准备考研一直留在学校。让她难忘的是,自己曾收到学院一位老师发来的信息,“我看你好像一天都没有喝水,你经过学院楼时,我给你拿点水。”
后来,她果真在学院一楼见到了这位老师,老师笑着冲她挥手,从窗户给她递了瓶矿泉水。还有老师给她拿来一袋物资,一瞬间,张静雯的眼泪止不住了——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苹果、矿泉水、消毒液和两包口罩,“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老师们陪伴在身边的温暖,就像父母一样。”
来自好友的陪伴也弥足珍贵。大二学生蔡芷晴所在的学校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个心理微电影视频征集活动,她很想参加,又有些发愁,“通知中写着,需要一周时间完成原创剧本”。
她想找好友小棋做搭档,又怕学习任务重,小棋会拒绝。令她欣喜的是,小棋很快就给了她肯定的答复,两人一拍即合。蔡芷晴将自己的顾虑一股脑倒了出来,小棋笑着说:“没关系,做有意义的事情常会遇到难题。看,现在可是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合在一起了。”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80.23%的受访青年表示,近段时间以来越发感受到来自他人陪伴的宝贵。
陪伴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调查中,69.99%受访青年曾和他人相互打气鼓劲,陪伴彼此度过,67.29%受访青年会交流经验,分享防疫信息。此外还有:分享经验,解决生活难题(42.67%),分享药品、抗原试剂等医疗物资(35.82%),组织团购生活用品(21.96%),提供、借用车辆等应急工具(18.74%),帮忙照顾老人、孩子(16.82%)等。
温暖,在陪伴中传递
很多被他人温暖的人,也在通过自己的行动,将温暖传递出去。受访青年帮助他人的具体做法有:转发、传播权威防疫信息、生活指南(65.83%),分享药品、食物等必需品(35.95%),转发求助人发布的求助信息(35.52%),作为志愿者帮助他人(31.90%),自发分享生活经验(31.41%),创作暖心的文艺作品(29.82%),分享抢菜攻略等生活经验(27.89%)等。
从接受帮助的肠癌患者家属,到成为提供帮助的答疑志愿者,咩咩用了不到一年。“咩咩”这个名字是她作为志愿者在病友群里的昵称,她将一份份远程的陪伴传递给陌生的同路人。
刚得知家人生病时,咩咩对于肠癌相关情况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通过微博加入了患者交流群,咩咩直言自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在群内,每天都有管理员为患者和家属答疑解惑,一些病友分享化疗经历、手术前后护理经验等。咩咩很感谢这些无私提供帮助的朋友。在她看来,陪伴的力量是强大的:“除了流泪,原来还有那么多我们可以做的,还可以在坚持中怀抱希望。”
在病友群交流中,咩咩发现有很多新群友和自己当初一样,找不到头绪和思路。“我开始试着为大家作简单的答疑,解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群内组织的“公益MDT(多学科会诊)”给了她成为一名志愿者的契机,“我们一共组织了5期活动,很多病友接触到高水平的诊疗团队,找到了治疗方向,最重要的是找到了走出去的勇气和坚定求医的信念,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疫情期间,翁彦辉每天要提醒学生勤洗手、戴好口罩,在家长群分享疫情防控通知、科普文章。对刚工作一年多的翁彦辉而言,陪伴学生是他工作和生活的核心。
这学期他经常要进行网课教学,如何让屏幕前的同学们保持注意力、真正学到知识,是翁彦辉最关注的事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翁彦辉在直播课上加强连线互动频率,还特别增加了猜谜语、趣味抢答等环节。批改作业时,他总会给学生写几句鼓励性的评语,加上几个可爱的表情包。“虽然同学们在线上,也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用心用情的陪伴。”
调查中,93.89%的受访青年感受到身边亲友需要得到更多陪伴。同时有81.71%的受访青年期待有人陪伴。
2023,陪伴父母亲朋一起慢慢变好
每一份陪伴都是生命最珍贵的礼物。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78.49%的受访青年表示在陪伴中获得了温暖,69.77%的受访者学会了珍惜。在陪伴中的收获还有:幸福(65.08%)、安全感(64.46%)、充实(52.89%)、勇气(50.49%)、分享(45.87%)、鼓励(45.59%)、动力(42.67%)、获得感(39.25%)等。
和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是翁彦辉的新年目标。他感到,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也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蔡芷晴和小棋的微电影在反复商讨中逐渐成形。如何演绎主人公的童年,蔡芷晴始终没找到满意的方法。这边小棋开动脑筋,想出了好点子。蔡芷晴收到改过的成片,发现视频中主人公童年的照片,正是她和小棋的大头照,兴奋得大叫起来。
蔡芷晴坦言:“如果没有朋友的陪伴,我多半就放弃了。最终是否获奖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有人始终坚定地陪伴着你,就是一种意义。”
2023年来到了,对于新的一年,受访青年期待的关键词有:奋斗(65.21%)、健康(62.49%)、成长(60.71%)、快乐(58.63%)、勇敢(55.08%)、突破(53.86%)、陪伴(51.74%)等。
在新的一年大家都有什么样的小目标?66.50%的受访青年期待事业或学业更上一层楼,63.20%的受访青年表示会多陪伴家人,54.33%的受访青年选择了多读书,54.26%的受访青年希望自己更健康。
对张甜甜而言,她不会忘记这场和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考研经历,不会忘记和朋友们互相祝福的话语,更不会忘记父母在这段日子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陪伴会带给我安全感,也给我面对这个世界新的勇气。”
张甜甜希望2023年会有更多好运,她最想在接下来的假期多陪陪父母,在充满烟火气的一日三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踏实。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新的一年到来,受访青年希望更多地陪伴在父母(88.02%)、朋友(70.14%)、兄弟姐妹(61.16%)、伴侣(35.03%)、同学(31.30%)等人的身边,一起慢慢变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程思 王军利 罗希 实习生 范子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