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探寻电视叙事的文化属性

2022-12-29 13:10 光明网-《光明日报》   董大正  阅读:3106 

  作者:焦素娥 蒋正一(分别系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授、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人类的文化生活当中,“叙事”几乎无所不在。美国学者博格曾指出:“我们都是作家和剧作家,而我们的生活亦即重演,这就是文本。”叙事以广泛存在且超强有力的交流、表达与文化存在的方式,既根植于人的各种生命本能与生存欲望之中,成为人类生命的一种内在潜能和交往愿望的体现,也是人们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以及人类经验的传承中体现出某种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探寻电视叙事的文化属性

《电视叙事文化学》 施旭升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为现代大众传播中一种以视听合一为特征的媒介形式,电视叙事以其巨大的技术容量和产业化的制播体制,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叙事格局,“看电视”乃至电视屏幕的影像消费已构成了当今最具普遍性的文化消费景观。《电视叙事文化学》基于电视艺术当下发展迅速且影响广泛的文化事实,以当代电视中的各种叙事文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叙事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电视的艺术表现、传播接受、文化功能;具体分析了长跨度、多样化的电视叙事文本样式;探讨洞悉了电视叙事文化的内在机理以及其创作、接受、传播的规律,在“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三种“看”的姿态中,完成了对电视叙事文化的学理思考与学术探索。

  古往今来,人类的叙事行为是一个线性的、流动的、历时性的过程,而人类叙事文化作为一种整体性的存在与共时性传播有着结构性的关联。作为当代社会一种强势的信息交流传播的大众媒介,电视是在继承传统叙事智慧的基础上技术创新的产物,不能简单地从传统叙事中剥离。电视文化叙事既与传统有着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着自身特定的方式与途径。《电视叙事文化学》用贯穿古今的历史意识和连接现实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回溯式地看待电视现象,追溯叙事学的滥觞,以叙事学的概念、范畴、命题有效地阐释电视叙事文化复杂的文本和现象,并从叙事的方式及途径入手,探寻叙事的文化属性,理解叙事媒介的意义,在认识电视文化叙事特殊性的基础上把握着当代电视文化的未来走向。

  随着电视文化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娱乐化与消费化的浪潮滚滚袭来,人们在感性的沉醉中淡忘了理性的沉思。当今的电视,以跨越雅俗、融汇古今的“幻像”模糊了人们对于电视作为大众文化叙事的基本品格的认识。作为媒介知识分子的文化学者,施旭升先生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到当代电视叙事的文化批判与文化精神重建之中,在叙事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双重视阈下,将电视作为当代最具普及性的大众文化叙事形式来进行学理上的反思,审视其叙事风貌,总结其叙事技巧和规律,在具体分析电视究竟在怎样“讲故事”的同时,不断追问电视“讲故事”的意义与价值,反复强调电视叙事的信息、文本、形态、样式、技巧和意义与总体的文化进程相伴相生的关系,并结合中国电视一些流行的节目形态具体有效地解析了几种主要的电视叙事模式,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特质及其得失,在追根溯源中完成了对当下电视叙事的再思考。

  关于电视叙事,学术界大多数研究是以传统叙事学的方法分析和解读电视叙事的技巧与模式,缺乏对于电视叙事学系统的理论建构。《电视叙事文化学》汲取多学科的优秀学术成果,通过对电视叙事文化立场、观念和技巧的讨论,开启关于电视叙事文化和美学方面的研究,追寻电视叙事的审美属性和文化立场,探究当代中国电视的文化精神与价值体系,以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打开了理解和审视电视的新视阈。

  在传承叙事学的基本观念及其探索实践中,作者突破了经典叙事学的单一化的符号与结构的分析路径,将叙事作为主体的一种文化心理的需求和机制来看待,强调叙事主体的精神结构、文化素养和立场选择;注重叙事话语及其历史语境的文化分析和价值分析;研究叙事与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既涵盖了媒介技术层面上修辞学的种种规则和技巧,也包含了媒介精神文化价值层面上叙事文本所蕴含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模式规则乃至深层意蕴以及叙述者作为叙事主体的精神体验、文化立场与价值认同。

  叙事作为每一个人都天然会进行交流和叙述的文化行为选择,蕴含了整个社会真实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流动和传播。随着东西方文明历经数百年的交流碰撞、汇通融合,中西方的叙事传统已逐渐摆脱各自孤立的格局。《电视叙事文化学》超越了知识共同体的限制和媒介技术的约束,直接关注中外当代电视叙事的文化现实,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叙事观念和智慧进行实践性的融通整合,以更广阔的视野构建全新的现代叙事文化,研究电视叙事艺术的形式特征、形态规律与叙事技巧及其审美文化的价值属性等诸多方面,在当代电视艺术文化传播的纷杂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出路,使得电视叙事文化获得一种融合东西方精神传统的整体性品格。

  从学术视野和话语体系上看,《电视叙事文化学》虽然汲取了大量从经典叙事学以来的西方叙事学思想资源,借鉴了后经典叙事学的理论立场和学术成果,但更注重把整个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作为叙事文本符号的生成土壤来加以辨析,以一种明确的文化比较意识与国际视野去理解传播媒介之于叙事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对电视叙事的讲述技巧、文化属性、历史语境、艺术品格、精神传统等多方面进行东西方双重语境的跨界对比分析,对电视叙事艺术实践进行进一步的理论上的反思总结,并结合当代中外电视的发展现状而提出自己的思考,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框架。

  当下,电视叙事既有着一般日常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特性,又有着艺术叙事或审美叙事的品格,作者着眼于电视艺术作为当代叙事文化的属性和功能,以贯穿古今的历史意识连接现实,以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形成体系,探究电视叙事的规则与逻辑,揭示电视叙事的本质与规律,总结电视叙事的话语与模式,阐述电视叙事主体的价值和立场,追问电视叙事主体的权力与责任,进而思考电视文化的前途与隐忧,让电视叙事在“新阐发”中“再出发”。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15版)

230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