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12日电 题:杭州文旅观察:年轻人为何“团宠”法喜寺?
记者 童笑雨
大雪已至,但浙江杭州的秋意还很浓,不少人选择到山里赏秋景,至于去哪里,法喜寺一定榜上有名。
法喜寺原名上天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清乾隆年间,上天竺被改称为法喜寺,并沿用至今。
在年轻人的必打卡榜单上,其热度甚至超过杭州灵隐寺。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法喜寺雪景,还有人出了拍照攻略,网红机位在哪里,如何利用建筑框景,侧脸、正面还是背影出镜都有讲究。
法喜寺的回廊连接起了主建筑 童笑雨 摄甚至还有人出了法喜寺必购清单:平安符、菩提手串、祈福带……
据悉,自2019年以来,法喜寺年游客接待量超300万人,其中90%以上是年轻人。年轻人为何“团宠”法喜寺?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用网友的话来说,“法喜寺出片”“有种穿越回宋朝的感觉”。观察他们的照片,可以发现必有这几个元素:黄墙、飞檐、回廊、红灯笼,颇具古风。有人评论,“在法喜寺等到关门才走,只为在这个网红打卡点排上队”。
法喜寺虽然改建多次,但每次借鉴的都是古法,如宋代《营造法式》。据悉,北宋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对古代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使用方法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记载。
法喜寺里有回廊,它和主殿连在一起,围出一个空间,像北方的四合院一样,这在杭州的其它寺庙中并不多见。这种式样较多见于宋代的寺院殿堂,《营造法式》中称其为“副阶”,它的原意是为扩大房屋的空间。
回廊上悬挂的一串串红灯笼,极具宋韵。但如果仅仅是传统再现、出片,只会吸引部分年轻人。
法喜寺后山种的茶 童笑雨 摄在记者看来,法喜寺的另一个“吸粉”秘诀在于“潮”,尤其在文创方面,就足够懂年轻人的需求。
此前,法喜寺就曾推出许多“萌萌哒”的文创周边,如帆布包、护身符、明信片等。Q版图案加上令人捧腹的诸如“工资奖金木牢牢”“脱单天注定”等文案,让不少人“剁手”。
古装电视剧中的同款菩提手串,成为当下最时尚的单品。“法喜寺的文创做得真好”“好吸引人,活该火”,这些评价是年轻人对它的最大肯定。
法喜寺蕴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北宋高僧辩才法师被尊称为“龙井茶鼻祖”,他曾任上天竺主持。如今,法喜寺的后山还种着茶树。把寺里的茶分享给游客,让他们在欣赏美景之余感受茶文化,已成为该寺的“小目标”。
记者观察到,近段时间以来,年轻人迷上喝茶,“围炉煮茶”在城市年轻群体中流行。他们为的不是提神,而是为了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以及表明自己的爱好。法喜寺的茶能否吸引年轻人,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几乎所有去法喜寺买平安符或手串的年轻人,还带着另一个小目标:许愿,尤其是求姻缘。网友评价,“法喜寺真的很灵”“去了没多久就认识了我对象,明年结婚”。
记者也看到,网友晒出的照片中,有很多婚纱照,中式的、西式的、民国风的都有。无形之中,也回应了“姻缘寺”的传闻。
以年轻人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方式贴近、融入他们,或许是法喜寺受热捧的原因。正如“法喜寺”中的“喜”字,它没有清高,带来的都是平凡人所追求的生活和工作的喜气、喜事,满足的是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