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湾观察】有趣有料,看不一样的国情教育

2022-12-13 15:46 光明网-《光明日报》   董大正  阅读:4442 

  【大湾观察】

有趣有料,看不一样的国情教育

——北京语言大学创新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骁 邓 晖

  去宁夏支教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实践;到北京行走“中轴线”,感受百年古都沧桑演变;在教室画“青绿山水”,与祖国大好河山加深情感联结……自2019年起,北京语言大学在整合原有课程讲座、社会实践等基础上,推出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系列课程,并将其纳入学生公共必修课。三年来,学校探索开展了国情讲座、国情考察、文化素养修习、浸润式体验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式教学实践,帮助港澳台学生凝聚爱国共识、提升民族认同。

【大湾观察】有趣有料,看不一样的国情教育

“青绿山水”绘画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作画。郑智超摄/光明图片

  设置学分、自编手册 国情教育在探索中完善

  “正阳门修缮过几次?”“瓮城的作用、形制、面积?”“九门走九车:分别走的是什么车?”……

  “行走京城”的绘本手册罗列着以上这些问题。手册由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办编写,用于国情教育系列课程。

  “朝阳门走粮车、崇文门走酒车、正阳门走‘龙车’、宣武门走囚车……”在一名学生的手册上,可以看到他认真写下的回答。

  2019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北京语言大学推出系统性面向港澳台学生的国情教育课程,并且编写培养方案,使之成为正式的学分课程。

  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课程安排显示,该课程为大一学生公共必修课,共计2学分(每学期1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国情教育课程共10场次,必修课7场次,以“考勤 课后作业 期末总结”进行综合评定,形成该课程最终成绩。

  “设置学分,解决了学生必修的问题,同时又能使学生们的努力与收获反映在成绩单上。”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办工作人员何知今说,“绘本手册解决的就是课程考核的问题,相当于每个课程的作业。”

【大湾观察】有趣有料,看不一样的国情教育

“青绿山水”绘画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作画。郑智超摄/光明图片

  《青绿山水传统绘画》《千年文化古法香囊》《非遗传承宋式点茶》《华夏有衣大美服饰》……每一个专题课程都有一本相应的绘本手册。

  三年来,国情教育的课程安排不断调整、丰富、完善。“整体来看,我们的课程内容扎实、形式丰富,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和学习模式。互动性和实践性贯穿在每一门课程之中。”何知今说。

  据介绍,现有的课程大概分为四类:一类是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课程,比如制作香囊、宋式点茶体验、水墨画绘制体验等;一类是讲座课程,邀请知名学者讲授“一国两制”、中美关系等内容;一类是社会实践课程,比如行走北京“中轴线”、去宁夏调研支教等。

  “第四类是我们今年增加的文化素养修习类课程。”何知今补充说,学生可以在“中华传统武术修习”“普通话表达方法与实践”“书法鉴赏与基本技法”三门课程中任选一门为必修课程,其他两门课程自愿参与。

  经过几年课程的探索,学校在现有绘本手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反馈再完善,“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做成一套教材。”何知今说。

【大湾观察】有趣有料,看不一样的国情教育

“青绿山水”绘画课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作画。郑智超摄/光明图片

  画水墨、观古建 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

  “先用黑笔描好初稿,然后用毛笔点色。以深蓝色打底,然后用绿色、蓝色、橙色……”港籍学生龚渝婷打开手机相册,介绍着自己在“青绿山水”绘画课上的创作过程。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在绘制之前,任课老师会先介绍水墨艺术的发展历史,讲解绘画技巧,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

  自2019年起,“青绿山水”绘画课程就一直是北京语言大学国情教育系列课程的组成部分,深受港澳台同学的喜爱。每次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绘制的作品都会被装裱起来,留作纪念。“我的画现在还摆在床头。”澳门籍学生林倩玉说,“有一个学姐毕业回澳门时还特地带着她的‘青绿山水’。”

  台湾省籍学生蔡佩芸喜欢逛胡同和博物馆。“行走京城”研学课程正好提供了机会。“那些胡同的名字非常有趣,我之后还会去打卡。”蔡佩芸说。

  截至目前,“行走京城”活动已举办多次,港澳台学生先后走进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前门步行街、北京先农坛等地参观学习,感受北京的城市变迁和历史人文风貌。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楼阁藻井给林倩玉留下深刻印象。“为了保护文物,平时不会开灯。我们进去之后,开灯的一瞬间,真的太震撼了!”现在说起时,她还难掩兴奋。藻井最高处正中绘制了1427颗星,展现了古人对星象的探索以及对星宿的精确描绘。“那不是模型,是真的建筑物,超级精美。”林倩玉赞叹道。

  “这跟传统的上课方式不一样,在我们参观时会有老师在一旁讲解,我们的印象会更深。”修读汉语言专业的龚渝婷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也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模拟考古、虎符复制、制作香囊、练习书法……北京语言大学国情教育系列课程为港澳台学生接触、了解、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技艺提供了无限可能,不断解锁他们的人生新体验。

【大湾观察】有趣有料,看不一样的国情教育

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国情教育系列课程绘本手册。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骁摄/光明图片

  行万里路 在实践中看见最真实的中国

  在去河北省张北县植树之前,蔡佩芸常有疑惑:“人们常说乡土情,人真的会和土地有联系吗?”在参与植树活动之后,她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2019年11月,北京语言大学30多名港澳台学生到张北县馒头营乡盐碱荒漠绿化基地参加植树活动。这是那一年国情教育系列课程的其中一项。

  何知今介绍说,在张北种的每一棵树都有一个编码,哪棵树是谁种的,多少年之后回去都能找到。

  “来北京上学是我第一次来北方,当时感觉生活很不习惯。”蔡佩芸说,“然而,当我种下一棵树之后,我突然感觉,和这片土地产生了一点联系。”

  这种联系还有很多。一次支教调研将北京语言大学的港澳台学生和远在祖国西北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闽宁镇小段村联系起来。

  今年8月,龚渝婷第二次去到小段村。“去年答应他们明年还会来”,这句承诺让她始终牵挂着那里。“孩子们看到我们几个很熟悉的面孔时,一下就冲上来了。”

【大湾观察】有趣有料,看不一样的国情教育

11月1日,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学生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郑智超摄/光明图片

  龚渝婷介绍说,小段村是一个贫困村,农民过去只能靠种土豆为生,收成不好,收入不高。现在这个村子在国家的帮助下,发展畜牧业,种植玉米,慢慢实现脱贫。她表示,这些只有亲身到那个地方才能真切了解到。“在那里,我们真实地看见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林倩玉补充说。

  “那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很聪明但不想读书,觉得外出打工会更好。”林倩玉说,“通过和他们接触,我们希望开阔他们的眼界,鼓励他们坚持上学,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在小段村,北京语言大学启动了“小树苗成长计划”,由港澳台学生与那里不同年龄的8名孩子建立联系,帮助他们成长。

  通过国情教育系列课程,港澳台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践中看见最真实的中国。“回到澳门后,我会和家人、同学分享这些真实的案例,鼓励他们也多到内地看看。”林倩玉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3日 12版)

287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