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柳州12月12日电 题:广西乡村足球场“串”起孩子们的“世界杯”
作者 李娇阳 刘俊聪
12月11日,卡塔尔世界杯1/4决赛落下帷幕。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进德镇泗浪村太小平屯新建成的乡村足球场上,一场乡村“世界杯”正在进行。
“防住1号!”守门员喊道。稚嫩而洪亮的声音传到了队友耳中。两支球队的球员压到球门前,严阵以待。球场边线的另一侧,十几个孩子席地而坐,目光随足球移动。他们都是乡村足球队的队员,来自附近村屯,年龄最大的正在读六年级,年龄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
乡村足球场建成以后,他们每个周末都相聚于此,在公益足球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足球训练。此前,这些热爱足球的乡村孩子们,多在自己家附近的篮球场上过“足”瘾,坚硬的水泥地有时会让他们伤得不轻。而今,他们脚下是一片绿色的人造草皮。
图为孩子们正准备进行训练。 刘俊聪 摄这个绿茵球场曾是一个晒谷场,村民们经过商量后,将其改建为足球场。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人士的支持下,足球场增加了围网、照明灯等基础设施。
围网边,小球员们从一个草垛跳到另一个草垛。球场里,连绵的青山和大片的田地依旧清晰可见。村里的小黄狗时常跑进场内,和他们一同进行体能训练。休息间隙,他们会从草皮缝的沙石堆里挑出亮晶晶的玻璃碎,当做“钻石”,放到教练石敏玥的手心里。这样的“钻石”,石敏玥已经收集了一把。
29岁的石敏玥曾在市区里的足球俱乐部担任商业青训的教练,今年5月,她成为了一名公益足球教练。“在城市里,许多热爱足球的家长会主动让孩子接受专业训练,乡村则缺少这样的氛围。倘若没有组织足球训练,一些乡村的孩子甚至没有机会对足球产生兴趣。”石敏玥表示。
在执教乡村足球队的大半年里,石敏玥发现,与城市的孩子相比,韧性这一特质在乡村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图为一场激烈的乡村足球“世界杯”正在进行。 刘俊聪 摄“大部分乡村的孩子每周只能上一节足球专业课,因此他们更加珍惜训练的机会,几乎不会因为小伤病而请假。比赛过程中,他们对胜利的渴望贯穿始末,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不输任何人。”石敏玥看了一眼在场上肆意奔跑的小球员们说道。
给石敏玥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名小球员,是被守门员格外关注的“1号”——9岁的覃春俊。“他的眼里只有足球。”石敏玥回忆起一场双方实力差距较大的比赛时说道。那场比赛里,覃春俊所在的球队被零封。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胜负已成定局,他仍然不断向球门发起冲击,连续创造多个破门机会。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他对基础动作的接受能力很强,现在正在重点关注他。”石敏玥表示,在广阔的乡村土地上,不乏具有足球天赋的“好苗子”,他们等待被发现。而乡村里建起的一个个绿茵球场,正是那片“希望的田野”。
2020年,柳州市的足球爱好者们共同发起乡村公益足球项目——广西乡村足球振兴计划,数个足球场的灯光开始“点亮”乡村。这些足球场将对足球感兴趣的乡村孩子聚集在一起,以乡镇或是村屯为单位的比赛亦在此开展。乡村足球场以这样的方式,“串”起了乡村“世界杯”。
每至周末,公益足球教练们来到乡村足球场,为这里的孩子提供专业的足球训练。训练过程中,若发现具有足球天赋的小球员,他们便用上自己的资源,为其争取获得更系统的足球训练的机会。
图为一名公益足球教练正在教学。 刘俊聪 摄乡村公益足球项目的发起人之一邓君表示,以柳州市为例,由于缺少场地和专业教练,足球运动在乡村的普及率较低,因而,组建乡村少年足球队,助力乡村足球场建设,招募公益足球教练,为乡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足球训练资源,是该项目的重点。
“在未来,他们也许不会成为一名职业球员,但眼下,拥有足球特长可能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邓君表示,在乡村足球场辐射的乡镇、村屯,已有数名小球员获得足球俱乐部的青睐,并收到市区的中学抛来的“橄榄枝”。
在邓君看来,发展足球特长,是乡村孩子走出大山的其中一条道路。“我因为足球特长而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保送资格。足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许能改变他们的。”邓君笑道。她仍然记得,一位小球员在被询问“梦想是什么”的时候,他脱口而出的一句“回来做一个足球教练”,令在场的人惊讶过后,眼眶湿润。
足球场上哨声响起,场边欢呼声不停。从足球场上走下来的覃春俊皮肤黝黑,看来有些怯生生的。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他言语不多。还在上三年级的覃春俊尚未考虑遥远的未来,于他而言,在绿茵球场上飞奔的理由,是热爱。(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