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和重构高质量教育体系。
面向新征程,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传承百廿师范育人优秀传统,牢记新时代教师教育职责使命,助力全面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转变、奋力促进科技教育深度融合,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国民素养全面提升的现代化。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立足现实基础和学科优势,稳步推进“全民教育”工程,基于科学研究实施提升国民素养的各项举措。一是加强国民素养组成要素与养成规律研究。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晰新时代国民素养组成要素。二是完善辐射各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牵头开展大中小学教材课标研制,开发覆盖各年龄层的国民通识教育学习资源。三是构建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终身教育体系。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形成等研究。针对中青年教师群体,依托“国培计划”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四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国际汉语脑科学研究中心的地位与优势,做好大中小学中华文化教材建设。五是优化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体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实现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是民之所需、国之所向。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实施“优师计划”,大力推进“强师工程”,培养更多在基层教育领域留得住、干得好的“四有”好老师。一是增数量,大力选拔乐教适教的师范生。“十四五”期间拟覆盖全部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所在省份。二是提质量,增强师范生善于从教的硬实力。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模式。三是蓄能量,筑牢师范生常学优教的基础。实施“启航计划”,从资金支持、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好全周期帮扶;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基于项目县为基础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推进“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探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结伴成长”机制。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的现代化。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以“互联网 教育赋能工程”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大力推进“5G+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区块链+智慧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广泛使用。二是促进教师教育适应数字化发展变革。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支撑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三是加强合作,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在智慧教育战略驱动下与政府、企业和中初教育单位等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慧教育发展。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