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誉归来,六位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得主这样说——
青春闪光须磨砺 技能精湛方有为
编者按
近日,一群平均年龄22岁的中国“技能小匠”刷屏了,在被称作“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他们凭借高超本领,勇攀世界技能之巅。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9月至11月在15个国家分别举办,共设62个比赛项目。中国代表团36名选手参加其中34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再次被置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在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完赛之际,我们特邀金牌得主中的6位代表讲述奋斗故事,并请专家建言如何让技能成才之路越走越宽广。
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教师张洪豪在参加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的比赛。新华社发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杨灵芝获花艺项目优胜奖。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1761个日夜,只为站上世界级舞台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云计算项目金牌得主、深圳技师学院毕业生 陈新源
2015年9月,刚踏入校门的我就被眼前的巨幅海报吸引了,那是马韦欣学姐夺得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的照片。技能学子也能站在世界级舞台上为国争光,我心里那团火瞬间被点燃。
2017年12月21日,我加入校集训队,开启了1761天的逐梦故事。2018年11月,我把主攻方向确定为刚刚成为世赛项目的云计算。可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比赛,却因失误只取得了第七名。
永不放弃,再战一次,我下定决心。为了在赛场上状态更稳定,我以赛代练,参加了国内外多个邀请赛,在比赛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2020年12月13日,在我加入集训队的第1087天,终于获得了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云计算项目金牌。最终,我的名字出现在第46届世赛特别赛出征名单上。
这场比赛高手如林,但我越战越勇,以几乎满分的成绩完成比赛。当听到自己夺得金牌的那一刻,我奋力向领奖台跑去。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我做到了。
1761个日夜,带来的不仅是金牌,更是为国争光的信念、技能成才的自信、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刻苦学习的习惯。我想把经验与心得分享给更多技能青年,让他们在世赛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厚积薄发,源自精益求精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得主、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生 马宏达
2019年8月,我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为“国手”高宇宙加油助威。尽管此前在选拔赛上我遗憾落败,可我还是被现场的氛围所震撼,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世赛舞台上为国争光。
三年后,我终于站上了世赛特别赛最高领奖台,实现了我国在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我来自浙江瓯海,中考时,工匠出身的父亲建议成绩不理想的我学一门技术。于是,我考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刚进校,动手能力强、有些绘画底子的我就被推荐参加世赛梯队选拔赛。
还记得当时“招募令”一发布,2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可每天与水泥、石膏板、瓷砖为伴,半天下来浑身粉尘、筋骨酸痛,很多同学放弃了。我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好好干下去。
为了备战,我每天早上8点开始训练,一天不少于7小时。夏天时,刚做几组动作就汗如雨下,一双常人能穿一年的钢头鞋,两个月就被我磨破了底。2021年12月,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迎来首次阶段性考核,厚积薄发的我顺利晋级。
事实证明,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绝不是“刮腻子”那么简单。在世赛里,对操作精确度有极高要求,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一毫米。项目赛程为期4天,赛题在比赛前夕才公开,我们不仅得迅速读懂英文图纸,还要在短时间内施工完成。
印象最深的是创意模块,需要的技艺最多也最复杂。我的作品由红蓝白三色构成,红色的埃菲尔铁塔与蓝天交相辉映,顶部中央一枚卷起的白色羽毛被群鸽环绕,这一表达爱、和平与浪漫的作品成功打动了评委。
一枚金牌,凝聚了无数人的托举和付出。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广。
用精湛技能奉献制造强国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得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 李小松
我来自江西农村,小时候家里没什么玩具,我就对身边电器“下手”,小到手电筒,大到电视机,都敢拆下零配件制作玩具车。当然,这“拆家”的乐趣,可没少让我挨“板子”。
初入大学时,我加入了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匠工坊,在蔡运富教练指导下训练技能。光电技术项目正式成为世界技能大赛新项目后,我成功加入重庆集训队,而后又进入国家集训队,拿到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比赛的入场券。
备战世赛的那段日子,我在集训基地搭起行军床,每天早晨七点便投入训练,每天训练超过12小时。在比赛样题训练过程中,难题出现了:用比赛提供的耗材,我们无法按照旧方案按时完赛。团队不断尝试新的方案,但成效都不明显。经过一次次昼夜不停的技术攻关,团队终于找到了一种用时最短且最稳定的方案,让我能够提前1个小时完成比赛。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经过重重考验,我终于站上了领奖台!这是所有为此付出的人共同奋斗的结果。获奖只是新的开始,今后我会继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执着前行,为梦想深耕不辍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可再生能源项目金牌得主、广东省技师学院学生 陈智勇
2019年高考后,因为打小对“动手”的兴趣,我放弃了一所大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就读机会,入读广东省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广东省技师学院学生陈智勇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比赛中。光明图片
入学不到一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校内选拔,虽然进了集训队,但由于很多知识、技能都没接触过,排名比较靠后。为了尽快补上短板,我勤学苦练,遇到不懂的就及时请教教练和其他选手。经过几个月集训,我从二十几名挤进了前五名,并在最后一次校内选拔中夺得第一,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又拿下了全省第一。
2020年底,我代表广东省参加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的竞争激烈程度比省赛高出一大截,而可再生能源项目又是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增项目,没有经验可借鉴,这让我压力倍增。
训练中最难解决的是速度问题。可再生能源项目对选手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光伏安装模块,要求选手在几小时内完成。而第一次接触时,我用了两天才基本完成。
好在勤能补拙,经过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我的速度逐渐提上来了,自信心也找回来了。教练全程贴身指导,仔细分析我的每个动作,具体到每次抬手、每次弯腰、每个转身走动,时间都精确到秒。最终,我以较大优势获得了国赛金牌。
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我更是一刻不放松,终于如愿代表中国踏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征战之旅。赛前,教练团队对几个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四天比赛下来,我在规定的17个赛时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有些项目还提前完成。最终,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的历史首金。
实现梦想,为国争光,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学院乃至国家的培养。未来,我会执着于梦想,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继续深耕、不断创新。
让中国家具之美被世界看见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家具制作项目金牌得主、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青年教师 李德鑫
我今年22岁,出生在有着“木匠之乡”“中国实木家具之都”美誉的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真正爱上家具制作,感受到这门手艺的美感,是进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之后。这次能代表学院、代表祖国征战世界技能大赛,感到无上光荣。
李德鑫在比赛中测量家具部件制作精度。光明图片
家具制作是一项很考验动手能力的项目。这次比赛,要求我们18名选手在四天内指定的22小时里,完成一张同一样式的立式柜。比赛精细度要求极高,评分项细分到了146个。以1米高的桌腿为例,尺寸差要求在正负0.5毫米之内,做不到就得零分。此前,我为了参赛而刻苦训练,尤其是在纯手工制作双燕尾榫抽屉上下了大功夫。训练最密集的时候,教练为我制定了专门的训练计划,要求每天至少制作一个抽屉。那段时间,我有时连续制作五六十个抽屉,慢慢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加工操作方法,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比赛不单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态的考量。虽然经过了长时间训练,但这次初到国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场地训练,所以比赛开始我有些紧张。幸好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刘晓红一直鼓励我、帮助我,我很快调整好心态,进入了沉浸比赛、享受比赛的状态。
记得那天,我把一份打磨好的榫卯结构半成品交给评委打分之后,迟迟不见归还。走近一看,评委们正围成一圈,对榫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原来,因为作品细节处光滑无瑕,外国评委们觉得不可思议。随后,在我制作“双燕尾榫”这一细节时,他们纷纷围观,并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感到十分自豪。
这枚金牌是我国在本次赛事中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自参加世赛以来我国在这个项目上的首枚金牌。当有人问我以后的人生规划时,我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当了世界冠军,还得戒骄戒躁,今后的路还长着哩。”对啊,我要继续努力,让中国家具之美被世界看见。
稳定发挥,直到最后一秒
讲述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得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顾俊杰
3天,21个小时,21项工作……作为全场最后一位完赛的选手,我稳定发挥到了最后一秒,最终将金牌稳稳拿下。
顾俊杰在比赛中调配专色油墨。光明图片
回想起2019年,当得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校队选拔开始时,我立志成为其中一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功进入国家队。
在3天的比赛中,最紧张的时刻是最后一天最后一项工作——四色胶印,这是公认难度高、占分多的环节。不巧,我正赶上晚饭饭点。根据以往比赛经验,饭后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对肌肉动作和头脑反应产生细微影响。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没有去吃饭,而是枯坐两小时等待评委们归来。当其他选手基本完赛在一旁庆祝时,我才开始胶印,怀着紧张且兴奋的心情,最终圆满完成,为祖国夺得了在这个项目上的首金。
多年的梦想,终于圆了。接下来,我要带出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让他们在“技能成就梦想”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严圣禾、陆健、李宏、张国圣、吴春燕、唐一歌、胡晓军、王洋、颜维琦、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珊伊)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8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