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1月21日电 题:青海果洛甘德:“雪山书记”的扶贫事
中新网记者 孙睿
在地处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没人不知道有着“雪山书记”称呼的于雪山。
于雪山,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甘德县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德县“两新”工委雪山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在江千乡老百姓看来,于雪山的到来,让大家找到了致富增收的“密码”。
投资1000万修了56套房
于雪山在河南省长期多年从事建筑建材行业,他和妻子搞过建筑、办过厂子,通过多年努力,从一名贫困的农民工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2017年,他受邀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游玩,在甘德县江千乡,神圣的阿尼玛卿雪山脚下,无边的草原、美丽的雪山让他流连忘返。于雪山自己也无数次提到,没有想到会因为一场旅游爱上了甘德,最后扎根江千乡“雪山”脚下。
到甘德的第一个晚上,头疼了一夜。于雪山觉得高原的夜很是难熬。尽管“难熬”,但于雪山一次又一次地来到果洛,来到江千,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彼时的江千,给人触动最大的就是一条破败主街和两旁的破瓦房,沧桑落后感扑面而来。
于是,他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要给这里的人们留下300万,100万给贫困户,100万给乡村教育,100万给乡政府改善下条件,以此表达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时任江千乡党委书记万德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作用,不如把捐款拿出来,帮我们贫困户改造下危房,给脱贫攻坚战中的乡亲们“长精神”。盖成统一标准的平房,于雪山一合计,300万,盖33套小二楼,说干就干。最终,在政府项目资金和于雪山共同努力下,一共投资1000万修建了56套住房。
于雪山觉得,甘德最好的资源就是草原上的一切,特别是有机牦牛肉,既然这么多人喜欢甘德牦牛肉,何不就做起这“牛气冲天”的生意。最终,贫困户的房子盖好了,于雪山的心也彻底“扎根”了,他在甘德县投资近亿元注册了“甘德县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高原创业生涯。
当地牧民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回馈人民,回报社会”,这句于雪山入党时的誓言久久在耳畔回响。
作为甘德县“两新”领域下的民营企业党支部书记,于雪山将办好企业、解决就业、实现税收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进入甘德办企业以来,于雪山克服高寒缺氧的艰苦、生活条件的清苦和远离家乡的孤独,全身心投入到建厂办企业中去,几年下来,助力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乡村柏油路、安装路灯,改善人畜饮水设施,提升了牧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就这样,于雪山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生态畜牧业是于雪山没有涉足的行业,为此,于雪山实地调研,多方取经,深入全州生态畜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发展模式,最终,他想以畜牧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目标,以科学和有机畜牧为手段,走产业链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发展路线,采用牦牛高效养殖技术及物联网信息平台,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牧业增效、企业增收、牧民致富的目标。
同时,他采取“龙头企业 基地 合作社 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甘德县优良的天然草场,形成了饲草种植、牦牛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多业态的综合性农牧业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甘德牦牛”成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全国海拔最高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牦牛食用草场也通过国家农业部的有机认证,散养于天然草场的牦牛,让全国各地消费者有机会享受到原生态的高原畜产品。
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实现年收购、出栏牦牛3000头,肉产量达到270吨;在甘德县柯曲镇、江千乡、岗龙乡、青珍乡通过流转土地,实现年种植饲草2万余亩,年产饲草1万余吨;企业现建设有2条自动化有机肥生产线,年产有机肥5万余吨。
企业离不开用工,从建设到开始生产,雪山农牧用工量多时达到100多人,近几年来雪山农牧在当地用工支出570余万元。“一捆草能挣两块钱,要有割草机,一天收入700元很轻松。”隆吉村很多牧民群众都享受着这一“福利”。
“雪山书记”长眠于雪上脚下
65岁的工厂“大管家”索杰是牧民信得过的致富带头人,他月收入约8000元。叶合青村牧民秀措吉在企业有了稳定收入后,家庭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她说:“家门口有养殖场,再也不用担心牛羊的销路,还有一份打工的收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在于雪山看来,培养牧民的“造血”功能就要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因此,他坚持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在解决更多贫困户就业难、生活难问题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最终从根本上带领他们走出贫穷。
于雪山常说,果洛最有名的就是雪山,自己的公司也取名雪山,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2022年10月14日凌晨,年仅51岁的于雪山长眠于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
于雪山走了,带着他对甘德各族兄弟姐妹的不舍与惦念走了。
当地牧民说,他们将继续把“雪山书记”的精神流传下去……(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