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以青春热血“战风斗雨”
讲述人: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天鲲号青年突击队队员、天鲲号轮机长 王东
2019年3月12日,天鲲号代表中国绞吸船舶远渡重洋,与世界顶级疏浚旗舰同台竞技。“我们年轻人要拿出应有的气势和魄力,把工程漂漂亮亮地拿下!”回忆起在青年突击队成立大会上喊出的这句话,我至今心潮澎湃。
天鲲号在江苏连云港赣榆项目施工。光明图片
作为新造船舶,天鲲号理论上需要一到两年施工磨合期和调试期。上来就打硬仗,大家心里都没底。突击队队员们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准备应对各类故障。
在挖掘硬岩的挑战中,绞刀齿磨损飞快,突击队员们便三班换两班,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提升了船舶在海外艰难工况下的“单兵作战”能力,确保24小时不间断修理。为最大限度压缩换齿时间,突击队队长杨春彪想了一系列办法:更换操作规范化、流程化;及时与驾驶台沟通,在预计位置提前备好绞刀齿……队员们相互配合,递齿、下蹲、抓齿、起立、就位,一气呵成。20多秒内,70多斤重的绞刀齿便安装到位。最终,我们以出色的设备状态和超乎预期的挖掘能力,顺利完成了最艰难的挖岩任务,项目疏浚任务也提前45天完工。
2019年8月1日,我们完成了全部极硬岩石的绞挖。年底,天鲲号载誉归国,正式奔赴投产后首个国内“战场”——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工程。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工,除夕前一天,已经4个月没有下船休班的天鲲号船长张燚作出了全船暂停换休班的决定。其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马不停蹄,在严格防控基础上全力推进施工生产。张燚带领常子人、杨金龙等船舶青年岗位能手,完成数十项技术攻坚课题,使得船舶产量节节攀升。我们还开展技能竞赛,每天顶着机舱内50余度的高温,全力攻克15公里超远距离输送极限挑战。
无论前方有多少难啃的“硬骨头”,我们都会用青春和热血战风斗雨,托起“国轮国造”的百年梦想。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温源、丁一鸣、赵秋丽、李志臣、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想)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