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庆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近日成功进行了试验段接触网热滑试验,并将于峰会期间展示建设成果。
舆论分析认为,G20代表新兴发展中国家崛起并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的合作对话机制。中国和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共同利益广泛,印尼此次选择峰会的时机来展现雅万高铁建设成就,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强劲力量。
印尼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国家,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印尼时首次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今,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第一单。高铁全线以中方为主建设,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设备,对促进印尼基础设施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成功推进将不断深化中印尼双边关系,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树立新标杆,推动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向深入,是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雅万高铁是中国经济崛起惠及世界的典范
中国高铁伴随经济崛起而兴,拥有国际领先的高水平技术和标准,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建造”的品牌名片。将高铁技术和标准推向国际,让中国发展成就惠及世界——雅万高铁就是这种共享理念的具体体现。项目联通了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全程出行时间由3个多小时减至40分钟。这不仅让印尼民众充分享受到出行便利和“中国速度”,也将提升印尼基础设施水平,便捷各种要素资源流动,推动沿线经济增长带建设,加快形成高铁经济走廊,促进印尼全面发展。
建设过程中,中方帮助印尼形成高铁装备组装能力以及完善产品、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雇佣13000多名印尼员工,采取“师带徒”式培训提升其技能。正式开通后更将创造3万多个就业岗位,并通过前后向产业关联形成巨大经济和就业效应,当地采购与服务化率达到75%以上。行胜于辩,雅万高铁将中国发展红利全球共享,有力回击了美西方散布的“中国威胁论”及竞争博弈观。
雅万高铁是体现中国全球担当的典范
雅万高铁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修建期间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之时,物流人流往来受到极大阻碍,给工程进度带来困扰。中方在不改变设计标准、不拖延工期前提下,坚持疫情防控措施和工程建设两手抓,“网格化”管控施工区域,积极开展疫苗接种,为项目提供充足生产、生活和防疫物资,加大施工现场医疗配置保障。这些措施虽增加了建设成本,却在确保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按时保质完成工期,体现了中国责任。
本次以“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为主题的巴厘岛峰会,正值全球经济衰退,各国更应抱团取暖,紧密开展经贸合作,推动国际经济走出低谷。在此背景下,高水平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先导产业显得尤为重要。雅万高铁正是中国与印尼高水平国际合作的典范,中方以促进东道国经济共同发展为己任,开展高铁优质产能与技术合作,更好诠释了中国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全球大局观和义利观。
雅万高铁是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习近平主席对新型国际关系的精准诠释。在雅万高铁建设中,中方充分尊重印尼发展诉求,针对其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足、高铁建设能力空白等问题,双方通过公平协商成立合资公司,中方投资40%并承担高标准施工建造。
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尊重沿线社会文化传统和居民生活习惯基础上,中方为印尼量身打造了最佳方案。面对印尼土地私有存在征地困难的问题,中方将征地补偿与扩大就业相结合,与当地民众利益共赢。对雅万高铁涉及的芝拉扎港,双方也进行了改造升级,拓展其吞吐和通行能力,保障了高铁设备运输,带动了两国经贸合作。
目前中国成为印尼最大进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两国政府和民间关系日趋紧密。中国和印尼曾共倡万隆精神,而今以雅万高铁为抓手的系列务实合作,将成为两国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雅万高铁目前的建设成果更强化了未来中国与印尼合作建设的重任。一是继续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雅万高铁“中国智造”,与印尼政府通力协作,确保按期顺利通车。二是将雅万高铁的建设运营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相结合,积极促进两国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推动中国企业开拓印尼市场,扩大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物流等领域的高质量合作,使印尼民众切实感受和共享中国经验和发展成果。三是拓展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文交流,以雅万高铁带来的美誉度,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深化民心相通,夯实共建“一带一路”民意基础。四是充分发挥雅万高铁的带动效应,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管理、规则上形成中国优势并融入全球,打破发达国家垄断,为中国高铁在东南亚延伸并不断走向世界形成示范。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5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