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11月3日电 (郭晓莹 叶孜 黄欣)据三峡集团3日消息,6尾“身担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重任”的子二代中华鲟日前在上海长江口水域被放归大海。这些2013年出生的9龄中华鲟,携带有卫星标记,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科研数据,其研究成果将为下一步开启中华鲟海洋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科研人员放流前检查中华鲟的卫星标记。 三峡集团供图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江产卵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大陆架水域和长江中下游干流流域。性腺发育成熟后,会从海中溯江而上,在长江产卵地进行繁殖,完成繁殖后的成鱼及孵化完成的幼苗会洄游进入东海及邻近海域索饵育肥,待性腺发育成熟后才会再次进入长江中进行繁殖。因此,中华鲟大部分生存时间都是在海洋中度过的。海洋是中华鲟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储存库”,是防止中华鲟自然种群快速衰退的重要环节。
科研人员放流前检查中华鲟的卫星标记。 三峡集团供图近年来,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保存和维持中华鲟野生种群数量的重要方式。自1984年首次开展中华鲟放流以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已累计向长江流域放流中华鲟近530万尾。但目前关于中华鲟的保护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加野生群体数量及保护长江流域自然产卵场等方面,对中华鲟海洋生活情况研究甚少。
身挂卫星标记的中华鲟 陈臣 摄本次放流活动将重点开展对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的系统研究。通过卫星遥测技术,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将对放流中华鲟在中国近海的分布范围、运动规律、生存情况、洄游繁殖情况,及其与饵料、水温、洋流等海洋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保护中华鲟野生群体提供更多技术资料,为中华鲟种群延续和发展提供更多保障。(完)
放流现场 陈臣 摄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