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11月7日电 (朱灿义)“我想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造福更多橘农。”湖北省宜都市39岁的“新农人”付彩霞近日表示。付彩霞与柑橘结缘13载,带领团队将“非标果”开发出50余种新产品,助力橘农增收。
付彩霞是内蒙古清水河县人,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宜都,加入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宜都是“中国柑橘之乡”,柑橘种植面积31.8万亩,年产量66万吨,不过每年会产生近10万吨的“非标果”。
每到收购季,大量“非标果”被四处倾倒、烂在田间地头。“‘非标果’大小不一,外形不美观,但可以用作发酵,因此我确定了‘橘醋’调味品的研发方向。”于是,付彩霞决定将这些“非标果”深加工,变废为宝。
2015年,她领衔创建“付彩霞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研发团队。在团队努力下,企业率先实现了行业内柑橘自动化剥皮、榨汁、发酵、橘皮烘干系列加工技术,建起了国内第一条柑橘自动化生产线。
付彩霞说,橘子自动化剥皮榨汁后,柑橘汁可以酿成陈皮料酒、橘子醋,柑橘皮烘干、晾晒后可以做成陈皮,参与到陈皮料酒、陈皮酱油、陈皮豆豉的生产,柑橘果肉纤维则作为食用馅料,开发橘子酥、橘子软糖等休闲食品,真正做到对柑橘“榨干取尽”。
如今,“非标果”变成不愁销的“金果果”,付彩霞和团队研发的“橘醋多菌种发酵和专用醋酸菌发酵的工艺”,实现了年加工鲜果5万吨的规模,带动产业链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脱贫户就业达2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付彩霞还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在柑橘全产业链、调味品发酵等领域深耕细作,推进柑橘产业技术升级。下一步,她计划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让更优质的农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