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话】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衣晓峰 郭瑞芳
刚刚过去的九月和十月,是不少“萌新”入职的时间。在这些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中,有些人总是担心工作出错、怕被别人看不起,甚至不管做什么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少人因为压力太大会感到身体不适,这很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职业紧张”在作怪。
职业紧张也被称为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衡所致的心理问题。
那么,诱发职业紧张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职业紧张?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长期职业紧张后果或很严重
资料显示,职业紧张在欧洲已十分普遍。在我国,有关职业紧张的报道也不胜枚举。
重庆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54.89%的工人存在中度以上紧张反应;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为52.9%,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紧张检出率为19.4%至28.6%;互联网企业34%的员工有职业紧张;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检出率接近50%。
“整个人每天就像一张被拉满的弓,弓弦随时可能绷断。”90后程序员小刘道出了很多劳动者的心声,“心理压力太大了,老板比你更努力,优秀的新人一茬又一茬,怎么能不拼命?但越是紧张,脑子就越迟钝,简直是恶性循环。”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部分企业过度追求绩效,甚至通过平台软件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导致员工一刻不敢松懈,身心疲惫状态不断积累。
职业紧张让很多人深受其害,但却敢怒不敢言。“我不敢袒露自己的紧张不适,这会被认为是心理素质差、能力不够。”小刘说。
郑广怀分析称,作为一种新型职业伤害,几乎所有劳动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但工作具体会带来哪些伤害很难明确,这让职业紧张不容易被察觉,也给应对和解决该问题带来挑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郭伯堂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处于职业紧张的状态下,会使人的记忆力减退、情绪变得不稳定,无法专注于学习和工作。长期过度紧张,若不能及时排遣,容易出现轻微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后果可能很严重。
形成原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常见的外部因素是噪声和高温,在噪声环境下,因工作、休息易被打扰,会使人产生不快感、烦躁感。特别是强脑力劳动者工作时需集中注意力,以消化吸收信息,而噪音会分散注意力,对于他们的干扰相当明显。
同时,高温环境可以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弱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人体刚受热时,会感到不适;随着体温逐渐升高,困倦、厌烦等情绪及无力、嗜睡等一系列症状就会纷至沓来,以致工作能力下降、差错率增加。
郭伯堂分析道,从内部因素来看,职业紧张与人格特征、应对外界的方式等因素都有关系。研究显示,成就动机强、有好胜心、对工作极为投入的人,更易因被打扰而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也更少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当他们遭遇莫名紧张时,或无法有效应对并从容化解。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预防职业紧张,企业是第一责任人。”郭伯堂表示,用人单位要从组织管理学的层面创造需求均衡、文化健康的管理架构,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到组织变革管理、岗位重新设计中来,以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确保从源头上减轻员工的职业紧张程度。
他还建议,企业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加强职场适应教育,根据每位职场人的优缺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式地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教育。
郭伯堂说,从职场人自身角度来说,一方面,与领导保持良好沟通,合理安排工作;另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强化社会支援网络,遇到困扰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如果压力长期持续,而且症状严重、自我放松无效,务必就医或向专业机构求助。
“大家可以从个体性格特征出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抽空跑跑步、做做操,到郊外踏青露营等。”郭伯堂补充道。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