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把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用专门章节进行深刻论述、作出战略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科技、人才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把握更精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奋进时代征程,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北大新担当、新作为。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对北京大学的发展建设给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七次给北京大学师生校友回信、致贺信,在北京大学作出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总纲领总遵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必须牢牢把稳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党中央抓高等教育的深刻政治考量和深远战略眼光,把总书记对北京大学的殷切期盼和工作要求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最根本特征、最坚实保证。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在新征程上,北京大学将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北大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决办好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大学。
深刻认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北京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排头兵,将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全力支持新工科建设,巩固增强理科领先优势,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大力推进医学学科建设,持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一流学科、一流学术涵养人才。深刻认识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意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教育引导他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的绚丽之花绽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
深刻认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全面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大国创新发展的战略支撑。北京大学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四个面向”,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领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布局一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在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当好尖刀连、排头兵。
深刻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大意义,建设引领国家发展的人才队伍。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大学越是人才荟萃,国家就越能成为世界人才中心。坚持党管人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聚焦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人才队伍等群体,全面筑牢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创造更加有利的平台和条件,让顶尖学者在布局科研攻关、凝练重大科研方向、组建大科研团队等工作中更好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持续引进和悉心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潜质突出的青年人才,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积极培育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坚决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精神,着力破除“五唯”,以优良的学术生态、人才生态,努力建成汇聚前沿科技领域战略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完善基础研究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高水平人才的本土化成长路径,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3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