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特别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容时,浙江省湖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章春燕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她说,新时代检察人要以更加能动的检察履职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们在基层履职中要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起‘小案’,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多年来,章春燕深耕未成年人检察领域,深知自己“办的不仅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在处理每一个涉青少年案件时,她都慎之又慎。在以“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为目标处理一个个案子的同时,她也不断见证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不断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履职贯穿司法保护的全过程,增设了专门的未成年人检察机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位检察官都肩负着更重的责任。”章春燕说,近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始终坚持“双向保护”,在办案中既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的未成年人,也竭尽所能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2021年,最高检全面推开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由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或者未成年人专门办案组织、办案检察官进行集中统一办理,融合运用各项检察职能,极大提升了对未成年人的综合司法保护质效。”章春燕介绍。
近年来,谈及检察工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公益诉讼。自2017年7月全面推开到2022年9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共立案办理案件72万余件。
两年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让章春燕看到了公益诉讼检察在跨区划生态环境受损问题解决上的独特作用,这也让她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公益诉讼司法保护工作站位。“公共利益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和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公益诉讼是司法保护公共利益的利剑。检察机关要强化司法担当,不断完善公益诉讼规则,落实损害担责、全面赔偿、预防优先、修复为主等审判理念,打造‘专业化监督 恢复性司法 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
而面对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职能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检察机关与社会组织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章春燕建议进一步释放社会组织维护环境公益活力,完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激发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司法途径维护环境公益的活力;面对公益诉讼办案过程中查明案件事实尤其是专业事实的方法单一,鉴定难、鉴定贵、鉴定慢等问题,她建议进一步拓宽专家辅助人职责范围,探索完善技术调查相关制度,丰富公益损害专业事实查明方式,为依法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章春燕还建议进一步发挥智慧司法护航环境保护作用,优化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工作模式,积极打造检察公益诉讼“数字化”优质产品,打破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信息壁垒,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作配合等制度。“要积极吸纳有专业知识的人参与到公益诉讼工作中来,加强大数据智能分析,努力构建从立法、执法、司法到守法的立体化智能协同治理体系。”章春燕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6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