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张云
开放、自信,这是参加党的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的记者们的共同感受。
“党代表通道”首设于党的十九大,这种增加透明度的举措,当时即获得好评。五年后,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继续向中外媒体敞开。
“您认为历史会怎样记住今年的二十大?”现场,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记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回答提问的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代表。长期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他,认为党的二十大“至少会发挥三个方面大的作用,或者说至少这三个方面会载入史册”。接下来是严谨缜密的分析,语气中透露出十足的自信和期待。
这种自信和期待,有着历史和事实的支撑。从1978年至党的二十大之前,中国共产党已举行8次党代会。“这8次党代会及其作出的重要决策、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稳定、快速地推进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他说。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代表分享了一段经历:去年她在纪念馆接待了一批外国参访者,在给他们讲解“全面小康”板块时,收获了一片掌声。她明白“掌声是为我们中国共产党而响起的”——加蓬驻华大使说,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了人民,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脱贫成绩。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说,没有哪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成功。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了我们足够的自信。
江苏省昆山市委书记周伟代表举了身边的一个例子:一家在昆山投资的企业最近又追加18亿美元,启动项目二期。“尽管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但是我们不断地赢得了海内外客商对昆山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加大对昆山的投资,持续看好江苏、看好中国。”他说。
开放自信的中国,才是真实的中国。自信自强、开放包容、不卑不亢,中国在与他国的平等对话中,焕发更大的魅力。就像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代表在回答外媒记者关于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提问时所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物不仅承载了本民族、本区域的文化,而且还在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应该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大家共同的思想观念”。
一条短短的通道,是对话,是连接。开放自信的通道,连接的是党代表和媒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是中国与世界。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7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