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如今,随着CT筛查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上肺部多发结节患者不断增加。
面对肺部多发结节,患者常常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就医,可能会获得不同的诊断,进而产生困惑,甚至焦虑。如何精准诊断并给予最适宜的治疗,是医生们探索的课题。记者21日走访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牵头“肺部多发结节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多位苦恼的患者寻得了“出路”。
据介绍,肺部多发结节是指肺内存在两个或以上,直径均小于等于3cm的病灶,影像学上常表现为若干个含磨玻璃影的结节。肺部多发结节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临床诊疗难度高,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根据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占所有肺结节患者总数的18%。这类患者常常辗转医院多个科室,却难以找到解决对策。
“我们的多学科团队会对每个结节的危险度逐一甄别鉴定,有些是良性的或处于‘萌芽’状态,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但那些已经长大和变坏的,就需要立刻‘斩草除根’,针对病灶的不同情况,我们会选择手术治疗、局部消融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武器,多管齐下,逐个击破!”钟华主任介绍说。据悉,上海市胸科医院的“肺部多发结节MDT门诊”,自开设至今,已经救治了200余名疑难肺部多发结节患者。钟华教授告诉记者,每位患者的方案都是“私人定制”,从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方法的选择,全过程管理角度,进行整盘考虑和治疗,一站式诊疗服务,让患者从“手足无措”到“放心安心”。
今年40岁出头的许女士在2018年发现了双肺多发结节。当时,医生在手术切除了她的左肺上叶、下叶一共5个结节。本以为可以安心度日了,谁知,去年随访时,医生说她的右肺又长出了1个结节,这对许女士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难道要把所剩无几的肺都切掉吗?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多发结节MDT”团队为她“度身定制”了治疗方案。
据了解,上海市胸科医院充分发挥心胸专科特色,形成了多个贯穿临床-研究-临床的多学科联合模式(MDT),“肺部多发结节”是其中的一项,在肺部多发结节的临床实践中开展科研创新,为患者带来新的救治希望和高品质的诊疗。据悉,“肺部多发结节MDT”团队,由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发起,汇集了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等骨干医生。
多学科专家对许女士展开了细致的多学科会诊讨论。基于多学科专家的综合判断,呼吸内科团队为许女士施行了肺结节消融治疗,用最小的创伤,把右肺病灶精准消灭了。许女士的“心结”也消除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钟华主任团队总结了临床上积累的肺部多发结节诊治经验,对此类疾病的诊断评估、外科手术治疗、非手术局部治疗、靶向和免疫辅助治疗以及临床随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肺部多发结节的诊断和治疗述评》,并发表在《中华肿瘤学杂志》。在此基础上,钟华主任团队又牵头发起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此项研究聚焦改善肺部免疫微环境,创新性地将免疫新药AK104应用于早期多原发肺癌患者磨玻璃结节病灶的治疗中,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该研究将为多原发早期肺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这位专家直言,由于多发结节患者个体差异很大,难以统一临床研究的入组标准,目前,中国国内关于肺多发结节的临床研究屈指可数。据透露,该研究被列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第二轮《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医企融合创新成果转化专项。(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