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甘肃天水立法保护绿色“活化石”:4810株古树有了“护身符”-中新网

2022-10-09 08:59 中国新闻网   李岩  阅读:5118 

  中新网兰州9月22日电 (崔琳)“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生态和科研价值,是绿色‘活化石’。”甘肃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主任付建红介绍说,普查显示,该市现有古树4810株,以国槐、柏树、柳树等树种为主,名木有银杏、白皮松、玉兰等10多种,其中超过千年树龄的就有100多株。

  近日,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开展的“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与实践”采访团走进天水文庙,发现一株古树虽然树干已经倾斜,但却顺势生长,枝繁叶茂,这得益于两根粗壮的辅助支架撑在倾斜的树干下,既保证了古树正常生长,又不影响游客观感。

  付建红表示,天水古树名木种类多、树龄高,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拓展,部分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受到侵蚀,加之受病虫害、管护措施不力等因素,生长状况令人担忧。

  在当地,类似上述倾斜古树名木保护措施还有很多,如今都通过立法实行“一树一策”,为其制定个性化保护方案,再配合专家会诊,评估古树生长环境,对树洞进行清理、杀菌消毒等方式,对古树进行修复和病虫害防治。

  “我们要通过立法保护好天水的古树名木,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据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陈维林介绍,2019年,天水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天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际,用好用活地方立法权,选择小切口立法,制定出台天水市第一部实体性法规——《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该条例共二十四条,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保护原则、管护责任、监督激励、规划保护、禁止行为、法律责任等内容。明晰保护范围、规定单位和个人的保护义务、建立古树名木养护激励机制并规定禁止行为等。

  陈维林透露,《条例》施行后,天水市各级政府坚持依法保护原则,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资金用于保护古树名木,使300多株濒危古树得到有效救治。

  同时,针对古树名木普遍存在的生长环境差、病虫害严重、水肥条件不良等影响古树生长的情况,天水市多措并举加大管护力度。比如: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条例》规定,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方案,整治古树生长环境,对步行街、巷道内、城市道路和绿化带中的古树设置护栏进行保护,以及加强对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巡查。

  “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建档,建立数据库,给每株古树名木戴上‘身份证’,是保护工作走出的坚实一步。”付建红说,如今,城市规划区内的每株古树名木上都悬挂上了二维码铭牌,民众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自动获取每株古树名木的名称、树龄、位置、树高、树径、生长状况,历史人文背景及传说等信息,了解古树名木背后的传奇故事,旨在让民众认识古树、爱护古树。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020年8月,天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在麦积、武山、清水等区县进行执法检查,通过了《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审议意见》。2021年8月,天水人大常委会又组成督查组,深入秦安、张家川等县,对贯彻落实《审议意见》进行了跟踪督查。

  “保护古树名木是全社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力。”付建红说,“天水市人大通过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条例》知晓度,增强民众和游客对古树的保护意识,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保护古树名木的实践中,共同守护好天水的绿色‘活化石’。”

  时下,天水保护古树名木已蔚然成风,当地各有关部门还通过专题调研、执法监督、跟踪督查、宣传教育方式,让保护古树名木行动实起来。(完) 【编辑:李岩】

231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