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兴安盟9月23日电 题:“端稳中国饭碗”:内蒙古兴安盟正让袁隆平梦想清晰可见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虽然稻田里再也看不到袁老的身影,但我们会继续沿着袁老的梦想之路砥砺前行。”
23日,王世刚在此间接受记者专访时兴奋地表示,“我们正在兴安盟一步步规划实现袁老的第三个梦想。”
王世刚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三天前,在一次直播中他手握一束饱满稻穗信心满满地对众多网友表示,未来,通过兴安盟的可行方案也能让吉林省、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盐碱地种上新品种。
公开报道显示,袁隆平院士一生的三个梦想都跟水稻有关,分别是“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全球梦”和“海水稻梦”。
2020年1月,袁隆平院士在三亚出席“袁梦计划”发布会,提出他的第三个梦想: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向全国推广到1亿亩,多养活8000万人口!
袁隆平与兴安盟的缘分始于2018年。
2018年10月16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作为袁隆平的助手之一,王世刚正式成为该站站长。
在过去近4年间,给王世刚印记最深的事实是,科研人员真正在兴安盟实现了“不毛之地变良田沃野”的奇迹。
地处北纬46度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的兴安盟,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区域,不过,这里也一度因有着上百万亩盐碱地,长期处于闲置荒废状态,成为制约当地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瓶颈。
但这片土地,在袁隆平院士的“带动”下,才真正实现了向盐碱地、荒土地要粮食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曾多次品尝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海水稻大米,并亲自为大米取名为“袁蒙大米”,意为“圆梦大米”。
他还为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和兴安盟大米多次题词:“东北上游,净产好米”“袁梦,水稻中国梦”“红城粮安,草原香稻”等。
让王世刚记忆犹新的是,2019年10月21日,袁隆平院士亲自出席2019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在致辞中他说“目前水稻生产不仅要满足产量的提升,还要满足大家对品质的需求,要让大家吃好、吃出品质、吃出健康,兴安盟大米已经可以媲美世界优质水稻品种。”
2020年9月27日,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见证了科右中旗盐碱地2020年水稻测产过程,在致辞中他说:“兴安盟地区取得的成功,将为黑龙江、吉林、新疆等省区的耐盐碱水稻种植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我认为,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
2021年6月,袁隆平院士的儿子--袁定阳先生出席“袁梦计划“第二期发布会,将子承父业,逐步实现袁隆平院士生前规划的梦想。
当前兴安盟是如何实现袁老的第三个梦想的?
王世刚对记者表示,在常规粳稻育种方面,如今,兴安盟西白音基地示范田平均亩产达715.3公斤,完成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创造兴安盟水稻产量新高。
“在耐盐碱水稻育种方面,经第三方测产,2019年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08.8公斤,2020年达到533.95公斤,2021年达到537.50公斤,连续三年创造历史新高,为中国同等条件下的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从兴安盟行署获悉,近年来,在袁隆平院士的品牌带动下,“兴安盟大米”高端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有效确立。
2019年至今,兴安盟大米地头收购价从1.5元上涨到2元,兴安盟大米品牌工作重点已从过去想办法让自己不给别的产区当“替身”,向防止其他产区的大米“冒名顶替”上转变。
此外,兴安盟不仅建立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试验基地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三个科研平台,还承担了“北方寒地水稻及区域耐盐碱水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省级科研课题,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袁蒙大米”等商标19件。
分析人士认为,如今在内蒙古兴安盟,“端稳中国饭碗”,完成袁隆平院士的嘱托和遗愿,这一切正变得清晰可见。(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