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甘肃高校古籍修复课:“复活”古书添年轻力量-中新网

2022-10-08 16:35 中国新闻网   李岩  阅读:12464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丁思 刘玉桃 张婉聆)制定修复方案、拆线、拆纸钉、标记页码、清洗、配补纸、修补损坏书页、压平装订……经过10多道工序,一本残破的古书恢复如初。

  “古籍修复最重要的是实践经验,此外就是对历史文化等多领域了解和个人的耐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民族工艺学院古籍修复课教师袁玉斌对学生如是说。

图为老师袁玉斌正在指导学生修复古籍。 九美旦增 摄 图为老师袁玉斌正在指导学生修复古籍。 九美旦增 摄

  随着大量科技手段涌入古籍保护领域,古籍修复“潮”了起来,修复师这个职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在31岁袁玉斌的课堂里,绝大多数学生是“95后”和“00”后。

  近日,中新社、中新网记者走进该校古籍修复课堂,学生围坐在一张长方形木桌前,木桌上铺着一块无纺布,因为修复中会用到浆糊,无纺布可以避免书页与桌子粘连。每人桌前摆放着一张破损的纸张,旁边放着竹起子、棕刷、镊子、订书锥、木槌、书锤、毛笔等,学生正在聚精会神修补书页。安静的教室里,偶尔传来木槌敲击的“梆梆”声,和喷壶喷水的“沙沙”声。

  “他们都是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完成普通版本古籍修复,但对于酸化严重书籍,粘连较严重,学生修复水平还达不到,主要是缺乏经验,一不小心会对古籍造成二次伤害。”作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袁玉斌,现从事古籍修复、书画装裱、书法篆刻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2019年他跟随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甘肃传习所导师师有宽先生学习古籍修复。

图为老师袁玉斌正在给破坏的古籍补损。 九美旦增 摄 图为老师袁玉斌正在给破坏的古籍补损。 九美旦增 摄

  袁玉斌说,修复一本古籍往往涉及诸多工序,一招一式皆有其规范与标准,这对从事古籍修复人员的素质修养及操作手法要求极高。修复古籍一定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即保护古籍的原貌,保持古籍的文物性、资料性和艺术性。

  2019年,该校民族工艺学院开设古籍修复专业课程。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指导下,2019年由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牵头在该校设立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传习点。

  如今,该校民族工艺学院已建成书画装裱工作室一间,纸制品鉴定与修复工作室一间。学院设有传统手工案台7张,用于书画装裱、古籍修复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为学生的教学实训、技能提升等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和实践场所。

  袁玉斌教授古籍修复课已有三年时间,他说:“学校古籍修复课很受学生喜爱,每学期设置108节课,很多学生除了上课,课余时间还会到工作室继续学习,有些学生毕业后也选择从事相关课程的工作。年轻学子涌入给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增添年轻力量。”

图为学生正在修复破损古籍。 九美旦增 摄 图为学生正在修复破损古籍。 九美旦增 摄

  通过古籍修复课程学习,学生可以针对书页破损情况,如絮化、酸化、水渍油迹污染、虫齿鼠啮等损坏症状较轻的,制定不同的修复技法,完成书页修复。

  “刚开始只是有些好奇,后来发现这个课程很有意思。通过修复书籍,可以让我更加了解历史,也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这门课需要有耐心,必须脚踏实地去完成,这让我的性格更沉稳。”该校民族工艺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学生王文杰说。

  近年来,该校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教改科研、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工作,推进甘肃古籍修复事业,适应地方教育文化发展需要。

  2020年,该校与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成立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研究所;2021年,该校与甘肃省图书馆开展合作办学,共建“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甘肃传习所人才培养基地”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古籍修复专业学生实习基地”。

  王文杰说,如今掌握古籍修复技艺的大多是老一代人,从事这项工作的年轻人较少,学校给了我们尝试的机会。“作为‘00后’,我们接纳新事物、尝试新东西,但也喜欢传统的技艺文化,未来的我们会用年轻人的‘潮流方式’,来不断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技艺。”(完)

【编辑:李岩】
2795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