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柳州10月4日电 题:广西纪实摄影师深入村庄十余载 镜头记录珍贵民俗史料
作者 刘俊聪
“尧告村村民们也不知道他是谁,具体干什么工作的。只知道他每次到来都会扛着相机在田间地头‘游荡’,拍摄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大家拉家常。拍摄尧告村的十余年间,村民们早已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一位友人在谈起蒋建雄时说道。
2020年春,《尧告——一个西部中国苗族村寨的图文纪实》一书正式出版,这是纪实摄影师蒋建雄花费十余年时间,走访拍摄位于中国西部的传统村庄——尧告村,以309张的黑白照片和19万文字,整理而出的一部社会学影像著作。
《尧告——一个西部中国苗族村寨的图文纪实》一书的内容。 刘俊聪 摄10月3日,在位于广西柳州市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71岁的老人。蒋建雄身材不高,待人亲切和蔼。在屋内显眼的角落里,十余箱透析液格外扎眼。因用药不慎,蒋建雄在进入尧告村拍摄的第一年便患上了尿毒症,在与病魔艰难斗争了20年后,他依然神采奕奕,思路清晰。
1985年,在柳州铁路局工作的蒋建雄开始学习摄影,并将镜头对准在铁路一线工作的职工。在工棚、乘客车、宿营车等不同场景,都能看到蒋建雄身背一台尼康135相机,时不时举起“咔嚓”两张的身影。
“无论走到哪,随身携带相机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我想要把铁路职工的意气风发,以及城乡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用镜头记录下来。”蒋建雄说道。
蒋建雄与尧告村的结缘则始于2000年。这座村庄位居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的东南部,坐落在海拔1938米的摩天岭下。苗、瑶两个民族在此聚居,域内层峦叠嶂、坡岭连绵。这个村寨虽历经社会变迁,但仍保持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和生产方式。
2008年,蒋建雄所摄的尧告村村委会所在地田边屯。 蒋建雄 摄2000年,蒋建雄受朋友邀请第一次进入尧告村。依山而建、“黑压压”一片的木构造吊脚楼,仅一条从中穿过的羊肠小巷,成为尧告村给蒋建雄的第一印象。
“阴森,说不出的压抑感。”蒋建雄说道。
但接下来,村民们的态度让蒋建雄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真正了解后发现,尧告人的性格是非常善良淳朴的,虽然此前都未曾谋面,但看到我们到来时会非常热情地打招呼,并邀请我们去家中吃饭,这让我们一下就拉近了距离感。”蒋建雄说道。
此前,蒋建雄的摄影题材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交通方式等多个方面,但他时常也会反思,这样的摄影方式是否会有些“走马观花”,并不能对某个主题或社会现象,进行长期和全方位的记录。此次尧告村之行,让蒋建雄产生了长期拍摄尧告村人文生活的想法。
此后,长达十余年的尧告村影像记录正式开始。尧告村位于广西深山之中的高海拔地区,由于早年道路崎岖,从柳州市出发,需要乘车7至8小时方能到达。饱受尿毒症折磨的蒋建雄又面临着晕车的考验,只能不时让司机停一会儿,好缓过劲来。
而一到尧告村,蒋建雄仿佛又有了使不完的精神气。尧告村共有19个自然屯,之间距离遥远,往往间隔就是一座山。他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在各个屯间徒步穿梭,用两台黑白胶片相机拍摄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民族服饰、饮食习惯等。时间一长,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蒋师傅”或“老蒋”。
2008年,在尧告村田边屯,村民们正在新建木楼。 蒋建雄 摄十余年间,蒋建雄先后多次深入尧告村,拍摄了不计其数的珍贵照片。虽路程艰辛,但他每次到来都不忘在后备箱塞入满满的衣服被褥、油米糖果,以送给尧告村的村民。
2012年,蒋建雄在尧告村拍摄的240多幅照片特邀在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展出;2019年,《尧告村》田野调查纪实摄影项目获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其本人也被柳州市摄影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而在蒋建雄和妻子魏怀宁长达数年的拍摄和整理下,《尧告——一个西部中国苗族村寨的图文纪实》一书也正式完成。
该书依据“微型社会学”研究方法,从体质民性、教育保健、稻耕林作、养殖猎采等十二个方面对尧告村进行全方位的黑白影像记录,成为研究中国西部传统村落的重要文献资料。
2016年,蒋建雄将多张在尧告村拍摄的珍贵作品进行义卖,并将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尧告村,帮助村中30位贫困孩子完成了3年学业。如今,蒋建雄也因这座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
“这些年我又回到村中拍摄新建的学校,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住宿生活都好了很多,我们的时代一直在改变。”蒋建雄说道。(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