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妈妈给儿子当学妹?为那些“不走寻常路”的选择点赞-中新网

2022-09-28 09:03 工人日报   房家梁  阅读:15064 

  最近,全国高校陆续迎来了新生入学季。每年这时,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新同学引起人们的注意,今年也不例外——在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6岁的李先俊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大学生涯,而早在4年前他就获得了一所985高校的本科文凭;在浙江大学,工作了29年的陈岚辞职攻读护理专业博士学位,而就在去年她的儿子已“抢先一步”考入同校农学院;在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52岁的新生鲁新林去报到时,几位老师反复检查他的录取通知书以确认他是学生而不是学生家长……

  按照“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的社会认知,上述三位新生都属于比较典型的“不走寻常路”选手,也因此,在社交平台上,他们先后成为热搜词条。从网友评论来看,这种“逆社会时钟”求学的做法收获的更多是赞赏与尊重。

  毫无疑问,打破常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李先俊考上了不错的大学、选择了看起来“洋气”的专业,毕业后又找到了一份不失体面的工作,到头来却发现这一切并不是自己期待和喜欢的生活。现实中,有同样感受的年轻人并不少,但敢于突破现状、重新来过的并不多。正如有网友所说:“他完成了我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有梦想没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能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励志故事背后,更打动人的是支撑这些平凡人创造不平凡的信念。以陈岚为例——1993年从卫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上大学”成了她此后20多年放不下的追求,为此她先后在职读了大专、本科和硕士,并最终以全日制博士生的身份圆了高校梦。

  不管是半途改道还是一路坚持,敢于撕掉既有标签、放下原有成就,从头开始或是迈向更远大的目标,展开新的经历、掌握新的技能,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

  几年前,湖北一位法学生的父亲为“多了解孩子的专业”,在零基础的情况下以知天命的年龄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谈起备考过程,这位父亲说“每天学习都很有收获”就不会想放弃。在日本,一款以银发族为目标群体的手机游戏开发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而她学习使用电脑是从60多岁才开始的。

  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不会动辄有180°的大转弯,但对于如何走好人生这条路,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能给出一些启示。例如,学习不是阶段性的任务,也不是在特定场所才能进行的活动,而是可以也应该伴随人们终生的一种状态。

  某种角度上说,主动学习除了能够获得实用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因此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快乐,在任何年龄都保持活力和求知心。就像鲁新林在回应质疑和争论时所说,自己考大学就是为了在退休后活得更充实些。对一个社会而言,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尊重、包容、支持“李先俊”“鲁新林”们的选择,既是崇尚知识的明证,也有助于营造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良好氛围。

  2016年,陈岚成为主任护师,就在身边人觉得她已站在人生最高处时她做了申请博士的决定。当今社会,节奏飞快,一不小心,人们就会在焦虑的拉扯下瞻前顾后,眼看着自己即将抵达35岁、40岁等人生分界线而不知所措。超龄大学生是少数,不计成本从零再来的案例也是少数,但这些人的存在释放出的信号可以影响更多人:条条框框、“社会时钟”都是别人设定的,人生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到了什么年纪,都可以去挑战自我,去努力打破那些所谓“天花板”。

  罗筱晓 【编辑:房家梁】

3212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